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目录 | 第12-15页 |
| 第一章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进展 | 第15-23页 |
| ·干扰与森林干扰生态 | 第15-16页 |
| ·干扰概念 | 第15页 |
| ·干扰生态 | 第15-16页 |
| ·森林干扰的主要类型及生态意义 | 第16页 |
| ·森林干扰特征与干扰机制 | 第16-19页 |
| ·森林干扰特征 | 第16-17页 |
| ·森林干扰机制/干扰假说 | 第17-19页 |
| ·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·干扰对森林结构、更新和演替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| ·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| 第20页 |
| ·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| 第20页 |
| ·大尺度冰冻干扰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影响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本研究的选题及意义 | 第21-23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| 第23-26页 |
| ·地质地貌 | 第23页 |
| ·气候水文 | 第23页 |
| ·土壤 | 第23-24页 |
| ·植物与植被 | 第24-26页 |
| ·植物区系特征 | 第24页 |
| ·主要植被类型 | 第24页 |
| ·植被类型的垂直变化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调查研究方法 | 第26-29页 |
| ·样地设计与构建 | 第26-27页 |
| ·群落物种和林木受损等级调查 | 第27页 |
| ·群落冠层测定 | 第27-28页 |
| ·群落主要树种的确定方法 | 第28页 |
| ·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第四章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及主要树种的种群特征 | 第29-39页 |
| ·物种组成 | 第29页 |
| ·植物区系特征 | 第29-30页 |
| ·主要种群及其特征 | 第30-37页 |
| ·种—多度分布 | 第30页 |
| ·稀有物种 | 第30-31页 |
| ·优势种和共优势种 | 第31-32页 |
| ·主要树种的种群特征 | 第32-37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37-39页 |
| ·物种组成特征 | 第37页 |
| ·组成植物的区系特征 | 第37-38页 |
| ·主要树种的种群特征 | 第38-39页 |
| 第五章 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种群受灾分析 | 第39-52页 |
| ·主要树种种群受损概况 | 第39-41页 |
| ·2009年主要树种受损情况 | 第39-40页 |
| ·2010年主要树种受损情况 | 第40页 |
| ·2011年主要树种受损情况 | 第40-41页 |
| ·不同年份主要树种种群受损原因分析 | 第41-51页 |
| ·林木受损与干扰事件的关系 | 第41页 |
| ·林木受损与胸径和树高的关系 | 第41-43页 |
| ·林木受损与树种和冠长的关系 | 第43-48页 |
| ·林木受损与树种的关系 | 第48-51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51-52页 |
| ·常绿阔叶林及其主要树种的受灾特点 | 第51页 |
| ·林木受损率与树种和大小的关系 | 第51页 |
| ·林木受损率与干扰事件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| 第六章 常绿阔叶林主要幼树树种种群更新动态 | 第52-62页 |
| ·幼树更新动态变化 | 第52-54页 |
| ·新增DHB≥1cm的幼树的数量与组成 | 第52-54页 |
| ·幼树物种数与出现的样地数的关系 | 第54页 |
| ·树种幼树的数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| 第54页 |
| ·幼苗更新动态 | 第54-60页 |
| ·树种幼苗的数量与组成 | 第54-58页 |
| ·树种幼苗数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| 第58页 |
| ·树种幼苗物种数与样方数的关系 | 第58-59页 |
| ·树种幼苗死亡数量与组成 | 第59-60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60-62页 |
| ·树种幼树和幼苗的组成特点 | 第60页 |
| ·树种幼树、幼苗的动态变化 | 第60-61页 |
| ·树种幼树幼苗的数量与物种数的关系 | 第61-62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2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2-63页 |
| ·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树种组成及区系特征 | 第62页 |
| ·主要树种的种群特征 | 第62页 |
| ·常绿阔叶林及其主要树种的受灾特点 | 第62页 |
| ·林木受损率与树种的关系 | 第62-63页 |
| ·树种幼树幼苗的数量和组成特征 | 第63页 |
| ·树种幼树幼苗的动态变化 | 第63页 |
| ·树种幼树幼苗的数量与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 | 第63页 |
| ·建议 | 第63-65页 |
| ·建立定位研究站,开展长期定位研究 | 第63-64页 |
| ·进一步开展树种幼树幼苗库的动态规律研究,为稀有幼苗幼树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| 第64页 |
| ·开展与幼苗幼树空间分布相关规律的研究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| 附录: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冰冻干扰样地维管植物名录 | 第69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-8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