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

村上春树:超然与介入之间--以《奇鸟行状录》“诺门罕”和《地下》“奥姆真理教”为中心

摘要第1-7页
要旨第7-10页
0 绪论第10-14页
1 超然—确认我之所在第14-18页
   ·距离感第14-15页
   ·孤独第15-18页
2 转变起因之一:《奇鸟行状录》和诺门罕战役第18-27页
   ·《奇鸟行状录》创作背景第19-21页
   ·诺门罕实地考察之行第21-22页
   ·诺门罕战役第22-24页
   ·介入历史第24-27页
3 转变起因之二《地下》与东京地铁沙林事件第27-35页
   ·灾难降临第27-28页
   ·沙林事件前后第28-29页
   ·关于奥姆真理教第29-31页
   ·介入现实第31-35页
4 其他作品中的介入—责任与义务第35-45页
   ·重返现实—《国境以南太阳以西》第36-39页
   ·暴力与救赎—《海边的卡夫卡》第39-42页
   ·潜藏在社会的普遍的恶—《天黑以后》第42-43页
   ·创造对抗“精神囚笼”的物语—《1Q84》第43-45页
5 结语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个人简历第50页
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沉默到发声--对《喜福会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
下一篇:《1Q84》与日本社会的暴力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