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市腊山分洪工程水动力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·水流数值模型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·河工模型试验的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2 水动力数值模拟的理论与方法 | 第23-38页 |
·一维水动力学原理 | 第23-28页 |
·MIKE11连续方程 | 第24-26页 |
·MIKE11动量方程 | 第26-28页 |
·二维水动力原理 | 第28-33页 |
·MIKE21基本控制方程 | 第28-29页 |
·离散方法及有限差分原理 | 第29-32页 |
·定解条件 | 第32-33页 |
·三维水动力原理 | 第33-38页 |
·基本控制方程及离散 | 第33-34页 |
·湍流模型 | 第34-38页 |
3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38-43页 |
·工程位置 | 第38页 |
·水文 | 第38-39页 |
·工程布置 | 第39-40页 |
·河道横断面设计 | 第40-41页 |
·工程任务与规模 | 第41-43页 |
·工程任务 | 第41页 |
·规模 | 第41-43页 |
4 腊山分洪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| 第43-61页 |
·模型试验内容及要求 | 第44-45页 |
·水工模型设计 | 第45-46页 |
·模型设计及比尺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·模拟范围与基本控制 | 第46页 |
·模型加糙 | 第46-50页 |
·加糙原理 | 第46-47页 |
·试验条件 | 第47页 |
·试验加糙方式 | 第47-48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48-50页 |
·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9页 |
·模型试验方案 | 第50页 |
·方案(1)的试验结果 | 第50-54页 |
·方案(2)的试验结果 | 第54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5 腊山分洪工程数值模型研究 | 第61-95页 |
·腊山分洪道一维水动力模型 | 第61-74页 |
·MIKE11模型简介及结构 | 第61-63页 |
·模拟计算区域 | 第63-64页 |
·河网概化 | 第64-65页 |
·断面概化 | 第65-66页 |
·模型参数 | 第66-69页 |
·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| 第69-74页 |
·小结 | 第74页 |
·腊山分洪道二维水动力模型 | 第74-85页 |
·MIKE21模型简介 | 第75-76页 |
·模拟范围 | 第76页 |
·网格剖分 | 第76-79页 |
·定解条件及参数处理 | 第79-80页 |
·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| 第80-83页 |
·行洪能力分析 | 第83-85页 |
·小结 | 第85页 |
·倒虹吸水力特性研究 | 第85-93页 |
·Fluent模型简介 | 第86-87页 |
·模拟范围 | 第87-88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88-89页 |
·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| 第89-91页 |
·模拟结果分析 | 第91-93页 |
·小结 | 第9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3-9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·结论 | 第95-96页 |
·展望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