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理化特性与代谢 | 第10-13页 |
·防腐剂 | 第10-11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| 第11-12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吸收与代谢 | 第12-13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酯的雌激素效应 | 第13-14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毒性 | 第15-16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子代的影响 | 第16页 |
·衰老 | 第16-17页 |
·细胞凋亡 | 第17-19页 |
·检测基因表达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黑腹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的概述 | 第20-22页 |
·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 | 第24-36页 |
·引言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25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25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5页 |
·培养基配方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步骤及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培养基的配制 | 第26页 |
·黑腹果蝇的培养条件 | 第26-27页 |
·黑腹果蝇的扩繁 | 第27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3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黑腹果蝇存活率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·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 | 第29-33页 |
·讨论 | 第33-36页 |
第3章 黑腹果蝇凋亡相关基因reaper的克隆 | 第36-48页 |
·引言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37-39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37页 |
·质粒和菌株 | 第37页 |
·工具酶与生化试剂 | 第37-38页 |
·溶液配方 | 第3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8页 |
·引物设计与合成 | 第38-39页 |
·生物信息学 | 第39页 |
·实验步骤及方法 | 第39-44页 |
·黑腹果蝇总RNA提取 | 第39-40页 |
·逆转录获得第一链cDNA | 第40-41页 |
·黑腹果蝇reaper基因克隆 | 第41-44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4-47页 |
·总RNA的提取 | 第44-45页 |
·黑腹果蝇reaper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讨论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黑腹果蝇凋亡相关基因reaper表达模式的影响 | 第48-70页 |
·引言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49-51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49页 |
·工具酶与生化试剂 | 第49页 |
·溶液配方 | 第4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9页 |
·引物设计与合成 | 第49-50页 |
·生物信息学及数据处理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步骤及方法 | 第51-55页 |
·实时定量引物特异性检测 | 第51-53页 |
·定量PCR检测EP处理后黑腹果蝇reaper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| 第53-55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8页 |
·黑腹果蝇reaper基因及内参基因目的片段的检测 | 第55-57页 |
·半定量PCR分析EP对黑腹果蝇reaper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| 第57-61页 |
·实时定量PCR分析EP对黑腹果蝇reaper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| 第61-68页 |
·讨论 | 第68-70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·结论 | 第70页 |
·展望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