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里格气田二叠系储层水力压裂缝长宽高的测井预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8-10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| 第10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1-12页 |
·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工区地质概况及储层特征 | 第13-18页 |
·工区概况 | 第13-14页 |
·工区主要储层分布 | 第14页 |
·工区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 | 第14-18页 |
第3章 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及剖面建立 | 第18-34页 |
·测井曲线校正 | 第18-20页 |
·密度测井曲线的校正 | 第18页 |
·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校正 | 第18-20页 |
·基于阵列声波测井数据的纵横波时差提取 | 第20-27页 |
·基于STC法的纵横波时差提取 | 第20-23页 |
·纵横波时差提取结果 | 第23-27页 |
·无阵列声波资料井的横波时差曲线构建 | 第27-29页 |
·岩石力学参数的测井计算研究 | 第29-34页 |
·工区岩石力学参数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基于岩心密度的岩心归位 | 第30-31页 |
·岩石力学参数的动静转换 | 第31-34页 |
第4章 地应力和破裂压力计算及剖面建立 | 第34-42页 |
·地层孔隙压力的测井计算方法研究 | 第34-36页 |
·地应力的测井计算方法研究 | 第36-38页 |
·垂向地应力的计算方法 | 第36页 |
·水平地应力的计算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地层破裂压力的测井计算方法研究 | 第38页 |
·工区地应力和地层压力剖面建立 | 第38-42页 |
第5章 储层水力压裂缝延伸预测方法研究 | 第42-51页 |
·压裂缝形态及方位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·水力压裂缝高预测 | 第43-45页 |
·应力场与压裂缝高度关系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压裂缝高度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45页 |
·水力压裂缝宽预测 | 第45-46页 |
·水力压裂缝长预测 | 第46-47页 |
·预测结果分析 | 第47-51页 |
·预测结果与施工设计结果对比 | 第47-48页 |
·裂缝延伸与施工参数关系分析 | 第48-51页 |
第6章 储层压裂缝三维延伸预测方法的应用 | 第51-71页 |
·压裂效果评价方法优选 | 第51-54页 |
·压裂效果评价的传统方法 | 第51页 |
·成像测井分析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横波各向异性分析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程序研制 | 第54-59页 |
·程序处理流程 | 第54-55页 |
·程序主要功能 | 第55-59页 |
·工区井压裂效果解释与评价 | 第59-69页 |
·苏201井压裂效果评价 | 第59-61页 |
·苏268井压裂效果评价 | 第61-63页 |
·苏274井压裂效果评价 | 第63-65页 |
·苏358井压裂效果评价 | 第65-67页 |
·苏362井压裂效果评价 | 第67-69页 |
·压裂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天然裂缝对压裂施工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·固井质量对压裂施工的影响 | 第70页 |
·压裂失效原因分析 | 第70-71页 |
第7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71-73页 |
·结论 | 第71-72页 |
·建议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附录 | 第78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