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32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2-15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2页 |
·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及研究现状 | 第15-24页 |
·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传统生物除磷机理 | 第16-18页 |
·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技术现状 | 第18-24页 |
·反硝化除磷脱氮新理论和新技术 | 第24-30页 |
·反硝化除磷脱氮代谢理论 | 第24-27页 |
·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 | 第27-30页 |
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0-32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8页 |
·试验用水来源与水质 | 第32页 |
·试验装置与仪器 | 第32-35页 |
·试验装置与原理 | 第32-35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35页 |
·试验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常规指标的检测 | 第35-36页 |
·其它指标的检测 | 第36页 |
·A~2/O 工艺的反硝化聚磷的物料衡算 | 第36-38页 |
·厌氧放磷量的计算 | 第37页 |
·缺氧吸磷量的计算 | 第37页 |
·好氧吸磷量的计算 | 第37-38页 |
第3章 A~2/O 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强化及其性能 | 第38-50页 |
·反硝化除磷现象的强化 | 第38-41页 |
·A~2/O 工艺对于磷的去除和反硝化除磷性能 | 第41-45页 |
·A~2/O 工艺对氮的去除 | 第45-46页 |
·A~2/O 工艺对COD 的去除 | 第46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4章 A~2/O 工艺稳定运行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50-83页 |
·COD/TN 比对A~2/O 工艺的影响 | 第50-59页 |
·C/N 比对氮的去除的影响 | 第51-55页 |
·C/N 比对磷的去除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C/N 比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·C/N 比对COD 去除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碳源对A~2/O 工艺的影响 | 第59-64页 |
·不同碳源下A~2/O 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 | 第60-61页 |
·不同碳源对污泥中PHA 含量及成分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不同碳源对污泥中糖原含量及变化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碳源类型对TN 去除的影响 | 第63页 |
·碳源类型对TP 去除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内循环比对A~2/O 工艺的影响 | 第64-72页 |
·硝化液回流比对COD 去除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·硝化液回流比对系统除磷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·硝化液回流比对氮的去除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·硝化液回流比对缺氧吸磷磷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·缺氧好氧体积比对A~2/O 工艺的影响 | 第72-76页 |
·体积比对氮的去除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·体积比对磷的去除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·体积比对于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| 第75页 |
·容积比对COD 去除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·SRT 对A~2/O 工艺的影响 | 第76-81页 |
·SRT 对COD 去除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·SRT 对氮去除的影响 | 第78-79页 |
·SRT 对磷去除的影响 | 第79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5章 A~2/O 反应器内DO、PH 和ORP 的变化规律 | 第83-92页 |
·DO 和ORP 及pH 值的延程变化规律 | 第83-88页 |
·反应器内DO、pH 和ORP 的沿程变化规律分析 | 第88-90页 |
·DO 的沿程变化和控制 | 第88页 |
·ORP 的沿程变化理论分析 | 第88-89页 |
·pH 的沿程变化理论分析 | 第89-9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6章 A~2/O 工艺的污泥膨胀问题及恢复研究 | 第92-99页 |
·稳定运行期间污泥沉淀性能的变化 | 第92-93页 |
·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恢复分析 | 第93-98页 |
·pH 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| 第93-94页 |
·DO 的影响分析 | 第94-96页 |
·负荷的影响分析 | 第96-9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8-99页 |
结论 | 第99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1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2-114页 |
致谢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