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及相应对策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 | 第7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第2章 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问题研究 | 第15-35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基础理论界定 | 第15-19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| 第15-16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| 第16-18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可以产生的效果及前置条件 | 第18-19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| 第19-22页 |
| ·评价主体与评价原则 | 第19页 |
| ·可以选择的评价方法 | 第19-21页 |
| ·各种评价方法的比较 | 第21-22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22-25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DEA 模型的构建 | 第22-25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DEA 模型的使用步骤 | 第25页 |
| ·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| 第25-34页 |
| ·国家及区域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| 第26-29页 |
| ·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| 第29-32页 |
| ·大专院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| 第32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3章 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应用 | 第35-56页 |
| ·国家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 | 第35-47页 |
| ·国家商标权综合能力评价 | 第35-39页 |
| ·国家专利权综合能力评价 | 第39-43页 |
| ·国家著作权综合能力评价 | 第43-47页 |
| ·大中型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 | 第47-55页 |
| ·大中型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 | 第47-51页 |
| ·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评价 | 第51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4章 提高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政策及对策分析 | 第56-68页 |
| ·国家政策选择 | 第56-61页 |
| ·立法机关政策选择 | 第56-58页 |
| ·政府政策选择 | 第58-61页 |
| ·司法机关政策选择 | 第61页 |
| 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应选择的对策 | 第61-65页 |
| ·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应选择的对策 | 第61-62页 |
| ·企事业单位应选择的对策 | 第62-65页 |
| ·其他相应社会组织应选择的对策 | 第65-67页 |
| ·中介机构应选择的对策 | 第65-66页 |
| ·媒体应选择的对策 | 第66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结论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-7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