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·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外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现状 | 第12-16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排土场稳定性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| ·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研究方法和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内排土场边坡滑坡防治措施 | 第17页 |
| ·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2 矿区工程、水文地质概述 | 第18-23页 |
| ·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| 第18-20页 |
| ·地层及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 | 第18-19页 |
| ·各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| 第19-20页 |
| ·剥离物强度厚度及其分布 | 第20页 |
| ·坚硬岩石的赋存情况 | 第20页 |
| ·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·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 | 第20-21页 |
| ·裂隙——孔隙承压含水层 | 第21页 |
| ·首采区工程地质、水文地质条件对内排土场稳定性影响 | 第21-23页 |
| 3 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23-29页 |
| ·内排土场滑坡主要原因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·滑坡反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极限平衡法基本原则 | 第25-26页 |
| ·排弃物、基底泥岩物理力学指标确定 | 第26-27页 |
| ·内排土场滑坡反算 | 第27页 |
| ·确定内排土场帮坡角 | 第27-29页 |
| 4 内排土场滑坡机理FLAC~(3D)数值模拟 | 第29-41页 |
| ·FLAC~(~(3D))简介 | 第29页 |
| ·FLAC~(3D)理论基础 | 第29-34页 |
| ·增量弹性法则 | 第29-30页 |
| ·屈服函数和势函数 | 第30-32页 |
| ·塑性修正 | 第32-33页 |
| ·强度折减法的计算原理 | 第33-34页 |
| ·内排土场稳定性数值模拟 | 第34-40页 |
| ·内排土场稳定性数值模拟模型的确定 | 第34页 |
| ·数值模拟相关初始参数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| 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35-40页 |
| 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5 防治措施 | 第41-52页 |
| ·滑坡灾害评估 | 第41页 |
| ·防治措施 | 第41-52页 |
| ·地下水疏干 | 第41-49页 |
| ·内排土场排土强度控制 | 第49-51页 |
| ·排土场基底改造 | 第51-52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3页 |
| ·结论 | 第52页 |
| ·展望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55-56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