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9页 |
1 绪论 | 第19-3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9-22页 |
·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稳中有变 | 第19-21页 |
·中国农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,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挑战 | 第21-22页 |
·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24-31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 | 第24-27页 |
·国内相关研究 | 第27-31页 |
·简要述评 | 第31页 |
·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31-33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31-32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·创新与不足 | 第33-36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33-34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34-36页 |
2 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与衡量方法文献评述 | 第36-53页 |
·竞争力的定义与层次 | 第36-38页 |
·竞争力的定义 | 第36-37页 |
·竞争力的层次 | 第37-38页 |
·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| 第38-41页 |
·传统贸易理论 | 第39页 |
·产业组织理论 | 第39-40页 |
·竞争优势理论 | 第40-41页 |
·资源基础理论 | 第41页 |
·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| 第41-44页 |
·理论层面 | 第42-44页 |
·实证层面 | 第44页 |
·竞争力的衡量方法 | 第44-51页 |
·赢利性与市场份额指标 | 第45-47页 |
·成本指标 | 第47-49页 |
·综合竞争力指数 | 第49页 |
·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| 第49-50页 |
·效率和增长指标 | 第50-51页 |
·实际汇率指标 | 第51页 |
·FDI指标 | 第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3页 |
3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框架与评估指标 | 第53-63页 |
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框架 | 第53-57页 |
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界定 | 第53-55页 |
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层次 | 第55-57页 |
·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估指标 | 第57-62页 |
·竞争力绩效的评估指标 | 第57-60页 |
·竞争力潜力的评估指标 | 第60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3页 |
4 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对农产品出口的贡献比较 | 第63-77页 |
·中美农产品出口变动:2002~2007 | 第63-69页 |
·中国农产品出口变动 | 第63-65页 |
·美国农产品出口变动 | 第65-69页 |
·恒定市场份额模型(CMS) | 第69-71页 |
·实证估计结果 | 第71-76页 |
·数据来源与分解步骤 | 第71-72页 |
·CMS模型的分解估计结果 | 第72-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7页 |
5 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绩效比较 | 第77-111页 |
·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绩效比较:世界市场 | 第77-87页 |
·基于所有农产品加总数据的比较 | 第77-78页 |
·基于各大类农产品数据的比较 | 第78-84页 |
·基于25种代表性农产品数据的比较 | 第84-87页 |
·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绩效比较:中美市场 | 第87-92页 |
·基于所有农产品加总数据的比较 | 第87-89页 |
·基于分类农产品数据的比较 | 第89-90页 |
·基于23种具体农产品数据的比较 | 第90-92页 |
·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绩效比较:第三地市场 | 第92-100页 |
·基于所有农产品加总数据的比较 | 第92-93页 |
·基于分类农产品数据的比较 | 第93-97页 |
·基于26种代表性农产品数据的比较 | 第97-100页 |
·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绩效比较:基于盈利性指标 | 第100-109页 |
·基于农业整体盈利性的比较 | 第100-102页 |
·基于若干重要农产品盈利性的比较 | 第102-109页 |
·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6 中美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潜力比较 | 第111-134页 |
·中美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潜力比较:成本指标 | 第111-123页 |
·中美农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组合成本比较 | 第111-117页 |
·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组合成本 | 第117-119页 |
·美国农产品出口中国市场的组合成本 | 第119-123页 |
·中美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潜力比较:质量指标 | 第123-130页 |
·日本市场 | 第123-126页 |
·美国市场 | 第126-130页 |
·进一步的综合评估 | 第130-132页 |
·小结 | 第132-134页 |
7 中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比较 | 第134-152页 |
·识别生产环节的影响因素 | 第134-147页 |
·物质性资源投入因素 | 第134-143页 |
·资金因素 | 第143-144页 |
·劳动力资源因素 | 第144页 |
·科技因素 | 第144-145页 |
·政策性因素 | 第145-147页 |
·识别流通环节的影响因素 | 第147-150页 |
·国际运输和保险因素 | 第147页 |
·国内运输和营销等因素 | 第147-150页 |
·各因素对6种农产品的具体影响 | 第150-151页 |
·小结 | 第151-152页 |
8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机制 | 第152-172页 |
·生产环节:成本与质量控制机制 | 第152-165页 |
·强化良种开发和管理,确保质高价平 | 第153-154页 |
·确保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,引导农户科学施肥用药 | 第154-155页 |
·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,促进节本增效 | 第155-156页 |
·继续改革灌溉管理体制,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| 第156-158页 |
·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 | 第158-159页 |
·逐步建立农民培训证书制度,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| 第159-161页 |
·规范土地有序流转,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| 第161-162页 |
·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力度 | 第162-164页 |
·规范农业补贴制度,积极进行反补贴谈判 | 第164-165页 |
·流通环节:成本质量控制与国际营销机制 | 第165-170页 |
·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,降低农产品国内流通成本 | 第166-167页 |
·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| 第167-168页 |
·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,强化国际营销 | 第168-170页 |
·6种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机制 | 第170-171页 |
·小结 | 第171-172页 |
结论 | 第172-1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6-187页 |
附录 | 第187-1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89-190页 |
致谢 | 第190-1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