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反倾销泛滥与中国对策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 引言 | 第8-16页 |
| 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页 |
| ·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| 2 反倾销制度的理论分析 | 第16-24页 |
| ·倾销的本意分析 | 第16-19页 |
| ·倾销的实质是竞争行为 | 第16-17页 |
| ·掠夺性倾销已失去了存在基础 | 第17-19页 |
| ·反倾销制度的政治经济分析 | 第19-22页 |
| ·国际反倾销制度 | 第19页 |
| ·国家反倾销制度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因素 | 第19-22页 |
| ·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本质 | 第22-24页 |
| ·反倾销的贸易保护动机 | 第22页 |
| ·反倾销的本质揭露——国际贸易保护的工具 | 第22-24页 |
| 3 国际反倾销泛滥的现状与特征 | 第24-41页 |
| ·国际反倾销泛滥现状 | 第24-28页 |
| ·反倾销立法国家的总数波动式上升 | 第24-26页 |
| ·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波动式增长 | 第26-27页 |
| ·主要国家对WTO反倾销规则的滥用 | 第27-28页 |
| ·国际反倾销滥用的主要特征 | 第28-38页 |
| ·少数国家成为国际反倾销泛滥的主要推动者 | 第28-29页 |
| ·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主力军 | 第29-32页 |
| ·发展中国家成为反倾销主要目标 | 第32-33页 |
| ·反倾销泛滥的地域比较集中 | 第33-34页 |
| ·政府在反倾销裁定中的抑制作用 | 第34-35页 |
| ·传统行业成为反倾销的重点目标 | 第35-36页 |
| ·"非传统"国家反倾销调查案件数越来越多 | 第36-38页 |
| ·反倾销报复对国际反倾销的抑制 | 第38-41页 |
| ·反倾销报复中的博弈与实证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反倾销报复-反倾销泛滥治理的重要途径 | 第40-41页 |
| 4 反倾销泛滥的政治经济决定因素 | 第41-46页 |
| ·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企业的异质性因素影响 | 第42页 |
| ·行业利益集团因素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·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对反倾销滥用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5 中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| 第46-55页 |
| ·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现状与特征 | 第46-49页 |
| ·中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 | 第46-48页 |
| ·少数国家成为对华反倾销调查的主力军 | 第48页 |
| ·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的行业比较集中 | 第48-49页 |
| ·中国频遭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| 第49-51页 |
| ·中国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| 第49-50页 |
| ·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| 第50页 |
| ·国际反倾销制度成为一些国家打击中国的工具 | 第50-51页 |
| ·中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建议 | 第51-55页 |
| ·改革现行反倾销制度是治理反倾销泛滥的根本性出路 | 第51-52页 |
| ·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反击对华反倾销 | 第52-53页 |
| ·适时调整销售策略,减少反倾销冲击 | 第53-54页 |
| ·善用反倾销法律,适时采用反倾销作为报复手段 | 第54-55页 |
| 结论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| 后记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