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缩略语表 | 第1-5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前言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1-38页 |
| 一、古代医家对血瘀证认识 | 第11-18页 |
| ·《黄帝内经》时期对血瘀证的认识 | 第11-13页 |
| ·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对血瘀证的认识 | 第13-15页 |
| ·隋唐时期至明清前对血瘀证的认识 | 第15页 |
| ·明清时期对血瘀证的认识 | 第15-18页 |
| 二、现代医家对血瘀证研究进展 | 第18-32页 |
| ·现代医家有关血瘀证本质研究 | 第19-28页 |
| ·血瘀证模型研究 | 第28-32页 |
| 三、方证相关理论溯源 | 第32-38页 |
| ·方证相关内涵 | 第32-34页 |
| ·方证相关源流 | 第34-38页 |
|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38-64页 |
| 实验一 三种血瘀模型差异性研究 | 第38-53页 |
| 1.实验材料 | 第38-40页 |
| 2.实验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3.数据处理 | 第41-42页 |
| 4.指标测定及结果 | 第42-52页 |
| 5.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实验二 寒冷刺激血瘀大鼠模型方证相关研究 | 第53-64页 |
| 1.实验材料 | 第53-54页 |
| 2.实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| 3.数据处理 | 第55页 |
| 4.指标测定及结果 | 第55-62页 |
| 5.小结 | 第62-64页 |
| 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64-84页 |
| 一、三种血瘀模型红细胞膜差异性研究 | 第64-73页 |
| ·三种血瘀模型在宏观血液流变学与血细胞流变学差异性研究 | 第66-71页 |
| ·三种血瘀模型红细胞膜分子流变学差异分析 | 第71-73页 |
| 二、寒冷刺激血瘀模型方证相关研究 | 第73-82页 |
| ·方证相关研究所选方剂配伍分析 | 第73-78页 |
| ·方证相关研究所选方剂现代药理研究 | 第78-79页 |
| ·寒冷刺激血瘀模型方证相关研究结果讨论 | 第79-82页 |
| 三、本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| 第82-84页 |
| 第四部分 结论 | 第84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-8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6-100页 |
| 简历 | 第100-101页 |
| 附图 | 第101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