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部分 基于北豆根“毒性—功效”相关的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3-18页 |
1 与功效相关的北豆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·生物碱类 | 第13-15页 |
·北豆根多糖 | 第15-16页 |
·北豆根挥发油 | 第16页 |
·其他成分 | 第16页 |
2 与毒性相关的北豆根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·生物碱类 | 第16-17页 |
·其他成分 | 第17页 |
3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报道 | 第17页 |
4 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部分 与北豆根毒性和功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含量测定研究 | 第18-22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·药材 | 第18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18页 |
2 方法与结果 | 第18-21页 |
·北豆根药材含量测定 | 第18-20页 |
·北豆根不同组分样品制备工艺研究与样品含量测定 | 第20-21页 |
3 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部分 北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| 第22-27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22页 |
·受试药物 | 第22页 |
·受试动物 | 第22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北豆根水体组分最大耐受量(MTD)试验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北豆根醇提组分半数致死量(LD50)试验方法 | 第23页 |
·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方法 | 第23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23-25页 |
·北豆根水提组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| 第23-24页 |
·北豆根醇提组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| 第24-25页 |
4 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四部分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抗炎伴随毒副作用和机制研究 | 第27-37页 |
1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抗炎伴随毒副作用研究 | 第27-3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7-2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29-31页 |
2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抗炎伴随毒副作用机制研究 | 第31-3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3-35页 |
3 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五部分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毒副作用靶器官—肝毒性“量—时—毒”关系研究 | 第37-51页 |
1 北豆根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小鼠急性肝毒性“量—时—毒”关系研究 | 第37-4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8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2 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多次给药肝毒性“量—时—毒”关系研究 | 第46-5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7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六部分 结语 | 第51-55页 |
1 对北豆根“毒性—功效”相关性的认识 | 第51页 |
2 对实验研究部分的讨论 | 第51-53页 |
·与北豆根毒性和功效相关的物质基础含量测定研究 | 第51页 |
·北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| 第51-52页 |
·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抗炎伴随毒副作用和机制研究 | 第52页 |
·北豆根不同组分小鼠毒副作用靶器官—肝毒性“量—时—毒”关系研究 | 第52-53页 |
3 本学位论文意义与创新点 | 第53-54页 |
·构建北豆根“毒性—功效”相关性研究模式 | 第53页 |
·对北豆根药材质量控制 | 第53页 |
·对北豆根提取物及制剂生产工艺的指导作用 | 第53-54页 |
·对北豆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 | 第54页 |
4 本学位论文不足与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论文著作 | 第59-60页 |
科研成果 | 第60-61页 |
参加科研课题 | 第61-6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62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