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研究
\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9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3-16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5-16页 |
2 城市公园及地域文化研究 | 第16-25页 |
·地域文化的相关概念 | 第16-22页 |
·地域文化的概念 | 第16页 |
·地域文化的两个层面 | 第16-19页 |
·相关理论 | 第19-22页 |
·城市公园的概念及定位 | 第22-23页 |
·城市公园的概念 | 第22页 |
·城市公园的分类 | 第22-23页 |
·论文研究范围界定 | 第23页 |
·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载体 | 第23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哈尔滨市地域文化分析 | 第25-31页 |
·哈尔滨城市简史 | 第25-26页 |
·哈尔滨城市公园发展简史 | 第26页 |
·哈尔滨地域文化 | 第26-30页 |
·黑土文化 | 第26-27页 |
·色彩丰富的四季文化 | 第27页 |
·典型特色的寒地文化 | 第27-28页 |
·欧韵遗风的历史文化 | 第28页 |
·多民族汇聚的文化 | 第28页 |
·革命斗争传统和英雄主义精神 | 第28-29页 |
·纯朴的工业文化底蕴 | 第29页 |
·音乐文化 | 第29-30页 |
·啤酒文化 | 第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4 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的现状 | 第31-65页 |
·哈尔滨开放公园 | 第31-54页 |
·兆麟公园 | 第31-36页 |
·靖宇公园 | 第36-39页 |
·尚志公园 | 第39-41页 |
·古梨公园 | 第41-45页 |
·太平公园 | 第45-47页 |
·斯大林公园 | 第47-50页 |
·九站公园 | 第50-51页 |
·黛秀湖公园 | 第51-54页 |
·哈尔滨专类公园 | 第54-63页 |
·森林植物园 | 第54-58页 |
·游乐园 | 第58-60页 |
·儿童公园 | 第60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5 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的分析 | 第65-72页 |
·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的内容及载体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对典型特色的寒地文化的表达 | 第65页 |
·对黑土文化的表达 | 第65-66页 |
·对欧韵遗风的历史文化的表达 | 第66-67页 |
·对多民族汇聚的文化的表达 | 第67-68页 |
·对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表达 | 第68页 |
·对纯朴的工业文化底蕴的表达 | 第68页 |
·对音乐文化的表达 | 第68页 |
·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的手法分析 | 第68-70页 |
·直接表达 | 第68-69页 |
·模拟 | 第69页 |
·抽象 | 第69页 |
·隐喻象征 | 第69-70页 |
·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的优势和不足 | 第70-71页 |
·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的优势 | 第70页 |
·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的不足 | 第70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6 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的对策 | 第72-82页 |
·设计原则 | 第72-73页 |
·美学原则 | 第72页 |
·生态化设计原则 | 第72页 |
·人性化设计原则 | 第72-73页 |
·表达的策略 | 第73-79页 |
·自然层面——遵从自然环境 | 第73-76页 |
·精神层面——地域文化的再现与创新 | 第76-79页 |
·地域文化表达载体的建设 | 第79-81页 |
·空间营造 | 第79页 |
·植物 | 第79-80页 |
·道路 | 第80页 |
·设施小品 | 第80页 |
·景观建筑 | 第80页 |
·其他 | 第80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结论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