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·木本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栓皮栎生殖生态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0-16页 |
| ·木本植物的无性繁殖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| ·栓皮栎生殖生态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栓皮栎研究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| 第16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·沿环境梯度地区栓皮栎种群幼苗数量、起源及生长特征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·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种群不同起源幼龄个体竞争分析 | 第17页 |
| ·秦岭北坡栓皮栎无性繁殖基本特性的研究 | 第17页 |
| ·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| 第20-26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2页 |
| ·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区的植被概况 | 第21-2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2-26页 |
| ·样地设置与调查内容 | 第22-23页 |
| ·幼龄个体起源和更新层的确定 | 第23页 |
| ·无性繁殖特征的调查 | 第23-24页 |
| ·径级结构划分 | 第24页 |
| ·幼龄期不同径级间转化率 | 第24页 |
| ·竞争方程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沿环境梯度地区栓皮栎种群更新特征的研究 | 第26-40页 |
| ·栓皮栎种群的繁殖方式 | 第26-28页 |
| ·有性生殖一般特征 | 第26-27页 |
| ·无性繁殖一般特征 | 第27-28页 |
| ·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幼龄期的数量和起源组成 | 第28-32页 |
| ·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1~8a 生幼苗的数量 | 第28-30页 |
| ·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幼龄期1~8a生幼苗的起源组成 | 第30-32页 |
| ·不同起源幼苗生长特性比较 | 第32-36页 |
| ·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幼龄期不同径级间的转化率 | 第36-38页 |
| ·小结 | 第38-40页 |
| 第四章 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种群结构及不同起源幼龄个体竞争分析 | 第40-47页 |
| ·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种群所处的生境 | 第40-41页 |
| ·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种群径级结构 | 第41-42页 |
| ·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幼龄个体组成结构 | 第42-43页 |
| ·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实生起源与萌生起源幼龄个体竞争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第五章 秦岭北坡栓皮栎伐桩及根基萌苗的基本特性 | 第47-54页 |
| ·栓皮栎伐桩萌苗特征 | 第47-52页 |
| ·不同坡向伐桩萌苗数量与伐桩直径的关系 | 第47-48页 |
| ·不同坡向伐桩萌苗生长与伐桩直径的关系 | 第48-49页 |
| ·不同坡向伐桩萌苗的生长特征比较 | 第49-50页 |
| ·不同坡向伐桩萌苗数量与萌苗年均生长量的关系 | 第50-51页 |
| ·不同坡向伐桩萌苗的枯死率 | 第51页 |
| ·伐桩萌苗的萌芽率与砍伐次数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| ·栓皮栎根基萌苗特征 | 第52-53页 |
| ·根基萌苗数量与母树胸径的关系 | 第52页 |
| ·根基萌苗数量与母树高度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| 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4-56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54页 |
| ·讨论 | 第54-55页 |
| ·建议 | 第55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| 附录 | 第61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