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果树园艺论文--柑桔类论文

柑橘绿色组织特异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3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3-30页
 1 植物启动子的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  ·真核生物启动子的概念第13页
   ·启动子的结构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启动子的保守元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植物启动子的特异元件第15页
     ·远端调控元件第15-16页
 2 启动子的分类第16-23页
   ·组成型启动子第16-18页
     ·CaMV 35S启动子第16-17页
     ·ACMV启动子第17页
     ·Act1启动子第17-18页
     ·Nos和Ocs启动子第18页
     ·Ubiquitin启动子第18页
     ·组成型启动子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8页
   ·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启动子第18-22页
     ·根特异启动子第19页
     ·叶特异启动子第19-20页
     ·韧皮部及维管束特异启动子第20页
     ·花特异启动子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果实特异启动子第21页
     ·种子特异启动子第21-22页
   ·诱导型启动子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光诱导型表达基因启动子第22页
     ·热诱导表达基因启动子第22页
     ·创伤诱导表达基因启动子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创伤诱导表达基因启动子第23页
     ·病原菌诱导表达基因启动子第23页
 3 启动子的克隆方法第23-26页
   ·基因组文库筛选法第23-24页
   ·启动子探针载体筛选启动子第24页
   ·常规PCR法第24页
   ·反向PCR法第24-25页
   ·锅柄PCR法第25页
   ·热不对称交错式PCR法第25页
   ·YADE克隆法第25-26页
 4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·序列结构分析第26页
   ·功能验证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点突变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缺失突变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·瞬时表达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·转化分析第27-28页
 5 Cab启动子的研究第28-29页
 6 柑橘特异组织启动子的研究第29页
 7 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9-30页
第二章 甜橙Cab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启动子序列的克隆第30-55页
 1 试验材料第30页
 2 试验方法第30-44页
   ·总RNA的提取第30页
   ·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0-31页
   ·RT-PCR反应第31页
   ·Cab基因片段的扩增第31-32页
   ·Cab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第32-33页
   ·RACE第33-39页
     ·3'RACE第33-35页
     ·5'RACE第35-39页
     ·序列拼接第39页
   ·Cab基因全长序列的扩增第39页
   ·Cab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和测序第39-40页
   ·Genome Walking第40-43页
     ·高Tm值的特异引物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·Genome Walking克隆Cab启动子第41-43页
   ·Cab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3-44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44-54页
   ·Cab氨基酸序列的检索与比对第44-48页
   ·甜橙RNA的提取第48页
   ·甜橙Cab基因片段PCR扩增的结果第48-49页
   ·RACE分析第49页
   ·Cab基因全长cDNA第49-51页
   ·Cab基因序列基因组扩增结果第51-53页
   ·染色体步移克隆Cab基因启动子第53-54页
 4 讨论第54-55页
第三章 Cab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分析第55-64页
 1 实验材料第55-56页
 2 方法第56-60页
   ·表达载体构建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引物设计第56页
     ·Cab基因启动子片段的克隆第56页
     ·双酶切及连接转化第56-57页
   ·冻融法转化农杆菌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农杆菌EHA105感受态制备第57页
     ·冻融法转化农杆菌EHA105第57-58页
   ·番茄遗传转化体系第58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58-59页
   ·Gus染液的配置第59-60页
   ·转基因番茄Gus染色分析第60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·Cab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构建结果第60-61页
   ·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第61-62页
   ·转基因番茄Gus染色分析结果第62-63页
 4 讨论第63-64页
总结与展望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6页
附录第76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个人简历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打”类动词的偏误分析
下一篇:结构振动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