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·不同作物缺钙环境下发病的类型与病症表现 | 第10-12页 |
·茄果类蔬菜在缺钙环境下的表现 | 第10-11页 |
·芹菜缺钙后的发病类型与症状 | 第11页 |
·甘蓝缺钙后的发病类型与症状 | 第11页 |
·苹果缺钙后的发病类型与症状 | 第11页 |
·梨树缺钙后的发病类型与症状 | 第11-12页 |
·桃缺钙后的发病类型与症状 | 第12页 |
·月柿幼果缺钙后的发病类型与症状 | 第12页 |
·草莓缺钙后的发病类型与症状 | 第12页 |
·大白菜缺钙后的发病类型与症状 | 第12页 |
·小结 | 第12页 |
·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因素 | 第12-14页 |
·根的透气性 | 第13页 |
·水分 | 第13页 |
·盐度 | 第13页 |
·离子间相互作用 | 第13-14页 |
·温度 | 第14页 |
·根际pH值 | 第14页 |
·小结 | 第14页 |
·大白菜干烧心病的鉴定方法与遗传规律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分子标记技术简介 | 第15-18页 |
·基于技术支持的分子标记分类 | 第15-17页 |
·常见的几种分子标记 | 第17-18页 |
·分子标记在大白菜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分子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大白菜干烧心病苗期鉴定 | 第21-2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1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5页 |
·大白菜苗期鉴定法培养时间的确定与病状表现 | 第22-24页 |
·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生的位置 | 第24页 |
·不同材料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敏感程度 | 第24-25页 |
·讨论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取叶部位与叶片成熟度对离体叶片溶液扦插的影响 | 第26-3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8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6-2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不同的取叶部位、叶片成熟度对扦插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讨论 | 第30-32页 |
·关于干烧心病的分级标准 | 第30页 |
·离体扦插叶片的选择与取叶部位的确定 | 第30-32页 |
第四章 大白菜干烧心病抗性遗传与病状归纳 | 第32-44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3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2-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2页 |
·缺钙培养下干烧心的病状表现 | 第34-38页 |
·F_2代干烧心抗性的遗传表现 | 第38-40页 |
·苗期液体培养与幼苗培养后离体叶片鉴定结果相关性 | 第40-42页 |
·讨论 | 第42-44页 |
·大白菜缺钙条件下干烧心病病状的表现 | 第42页 |
·小黑点症状与干边症状的关系 | 第42-43页 |
·离体叶片鉴定对叶片中钙水平的要求 | 第43页 |
·干烧心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大白菜干烧心病分子标记 | 第44-4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引物的筛选 | 第45页 |
·群体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讨论 | 第46-48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附录1 | 第53-56页 |
附录2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