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 | 第11-19页 |
一、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二、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特征 | 第12-14页 |
(一) 私募基金的募集方式 | 第12-13页 |
(二) 私募基金的募集对象 | 第13页 |
(三) 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义务 | 第13页 |
(四) 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 | 第13-14页 |
(五) 私募基金的投资回报 | 第14页 |
三、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及运营模式 | 第14-19页 |
(一) 当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| 第14-17页 |
(二) 当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营模式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纵览及其影响分析 | 第19-28页 |
一、 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纵览 | 第19-22页 |
(一)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历史进程 | 第19-21页 |
(二) 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| 第21-22页 |
二、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| 第22-24页 |
(一) 有利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,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| 第23页 |
(二) 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| 第23页 |
(三) 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成熟 | 第23-24页 |
(四) 有利于我国金融监管和法律体系的构建 | 第24页 |
三、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| 第24-28页 |
(一) 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| 第24-25页 |
(二) 行业垄断问题 | 第25页 |
(三) 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| 第25-26页 |
(四) 企业的发展问题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监管的横向比较 | 第28-34页 |
一、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概况 | 第28-29页 |
二、 国外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策略 | 第29-34页 |
(一)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策略 | 第29-31页 |
(二) 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策略 | 第31-32页 |
(三) 德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策略 | 第32-33页 |
(四)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策略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我国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34-41页 |
一、 私募基金的法律监管现状 | 第34-37页 |
(一) 公司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| 第34-35页 |
(二) 信托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| 第35页 |
(三) 有限合伙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| 第35-36页 |
(四) 其他的监管法规 | 第36-37页 |
二、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1页 |
(一) 我国立法层及监督管理层方面的问题 | 第37-38页 |
(二) 私募基金两大参与主体的资质监管 | 第38-39页 |
(三) 对基金管理者的监管问题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监管路径 | 第41-46页 |
一、 明确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思路 | 第41-42页 |
二、 从立法上统一完善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规定 | 第42-43页 |
(一) 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的监管 | 第42页 |
(二) 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行及转售的监管 | 第42-43页 |
(三) 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 | 第43页 |
三、 完善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体系 | 第43-46页 |
(一) 从多头监管到专门部门为主的综合监管 | 第43-44页 |
(二) 完善对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监管 | 第44页 |
(三) 完善行业自律监管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