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22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6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6-20页 |
三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| 第20-22页 |
第一章 德育与学习非智力因素关系概要 | 第22-32页 |
第一节 德育与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| 第22-27页 |
一、德育和学习非智力因素具有逻辑内在一致性 | 第22-23页 |
二、学习非智力因素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| 第23页 |
三、德育过程也是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| 第23-27页 |
第二节 德育在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功能的理论依据 | 第27-29页 |
一、德育原理的方法论 | 第27页 |
二、教育价值理论 | 第27-28页 |
三、人格的特点和教育目标理论 | 第28-29页 |
四、激励理论 | 第29页 |
第三节 德育在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育中功能的现实依据 | 第29-32页 |
一、利用德育开发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是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| 第29-30页 |
二、利用德育培养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| 第30页 |
三、利用德育培育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 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现状分析 | 第32-40页 |
第一节 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现状的总体分析 | 第32-34页 |
一、中学生不良学习非智力因素的表征 | 第32-33页 |
二、学困生的不良学习非智力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学优生 | 第33页 |
三、学困生比例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趋势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中学生长期自我忽视培养学习非智力因素 | 第34-37页 |
一、忽视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| 第34-36页 |
二、忽视学习情感的培育 | 第36页 |
三、忽视学习意志力的磨练 | 第36页 |
四、忽视学习品格的修养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| 第37-40页 |
一、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不够 | 第37-38页 |
二、未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| 第38-39页 |
三、课堂中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欠关注 | 第39页 |
四、部分班主任忽视与学生日常的学习情感交流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德育在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育中的功能特点及类型 | 第40-49页 |
第一节 德育在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育中的功能 | 第40-41页 |
一、解读德育功能的真谛 | 第40页 |
二、破译德育在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育中的功能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德育在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育中的功能特点 | 第41-42页 |
一、协调稳定性 | 第41-42页 |
二、发展性 | 第42页 |
三、层次性 | 第42页 |
第三节 德育在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育中的功能类型 | 第42-49页 |
一、德育在学习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的引导功能 | 第42-44页 |
二、德育在学习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的激发功能 | 第44-45页 |
三、德育在学习非智力因素培育中的协调功能 | 第45-49页 |
第四章 德育在培育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中的运用策略 | 第49-67页 |
第一节 德育在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培养中运用的原则 | 第49-52页 |
一、突出中心与协调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| 第49-50页 |
二、学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统一的原则 | 第50-51页 |
三、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原则 | 第51-52页 |
四、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统一的原则 | 第52页 |
第二节 运用德育开发中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方法 | 第52-67页 |
一、利用德育有效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| 第54-57页 |
二、通过德育培养学生广阔的兴趣爱好 | 第57-59页 |
三、利用德育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 | 第59-61页 |
四、通过德育推动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 | 第61-63页 |
五、利用德育完善学生学习中的人格特征 | 第63-67页 |
结束语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附件 | 第70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