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英文缩略词简表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容积灌注CT成像(VPCT)观察裸鼠人肺腺癌移植瘤血管构筑变化 | 第15-58页 |
1. 前言 | 第15-16页 |
2. 材料与方法 | 第16-3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6-18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18-1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9-31页 |
·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| 第31页 |
3. 结果 | 第31-48页 |
·经典“血管正常化”模型的观察和鉴定 | 第31页 |
·经典“血管正常化”模型VPCT灌注参数变化 | 第31-35页 |
·“血管正常化”检测指标的变化 | 第35-40页 |
·“血管稳态”检测指标的变化 | 第40-45页 |
·VPCT与病理学及形态学观察指标的关系 | 第45-48页 |
4. 讨论 | 第48-57页 |
·本课题使用的VPCT技术特点 | 第49-50页 |
·VPCT的病理基础 | 第50-51页 |
·VPCT无创性评价“血管正常化”窗口期的作用 | 第51-53页 |
·VPCT无创性评价“血管稳态”的作用 | 第53-55页 |
·其他几个重要发现 | 第55-57页 |
5. 结论 | 第57-58页 |
第二章 容积灌注CT成像(VPCT)评价人肺癌血管构筑的影像-病理对照研究及临床随访研究 | 第58-80页 |
1. 前言 | 第58-59页 |
2. 对象与方法 | 第59-67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59页 |
·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| 第59页 |
·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| 第59-60页 |
·研究对象的临床病理特征 | 第60页 |
·扫描仪器、后处理软件与对比剂 | 第60页 |
·CT检查方法 | 第60-64页 |
·病理标本处理与观察 | 第64页 |
·临床随访研究 | 第64-65页 |
·质量控制 | 第65-67页 |
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67页 |
3. 结果 | 第67-73页 |
·行VPCT与行MS-CTP的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灌注参数的关系 | 第67页 |
·CTP灌注参数与肺癌分化程度关系 | 第67-68页 |
·CTP灌注参数与肺癌血管构筑的关系 | 第68-69页 |
·VPCT评价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吉非替尼疗效的作用 | 第69-73页 |
4. 讨论 | 第73-79页 |
·吉非替尼治疗前VPCT灌注参数与血管构筑的关系 | 第73-75页 |
·吉非替尼治疗前后VPCT灌注参数的变化与EGFR-TKI疗效的关系 | 第75-79页 |
5. 结论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8页 |
综述.一 | 第88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6页 |
综述.二 | 第96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8页 |
致谢 | 第108-10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| 第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