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前言第7-9页
第一章 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基本理论第9-20页
 一、诉讼和解的含义与特征第9-10页
  (一) 诉讼和解的含义第9-10页
  (二) 诉讼和解的特征第10页
 二、诉讼和解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10-15页
  (一) 诉讼和解与私法和解第10-12页
  (二) 诉讼和解与诉讼调解第12-13页
  (三) 诉讼和解与执行和解第13-15页
 三、诉讼和解的性质第15-17页
  (一) 各种学说观点第15-16页
  (二) 各种学说观点分析第16-17页
 四、诉讼和解的要件第17-20页
  (一) 诉讼和解的实体法要件第17-18页
  (二) 诉讼和解的程序法要件第18-20页
第二章 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域外考察第20-30页
 一、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0-23页
  (一) 德国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0页
  (二) 日本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0-21页
  (三) 法国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1-22页
  (四) 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2-23页
 二、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3-25页
  (一) 美国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3-24页
  (二) 英国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4-25页
  (三) 我国香港地区的民事诉讼和解第25页
 三、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异同第25-30页
  (一) 相同之处第25-27页
  (二) 不同之处第27-30页
第三章 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第30-38页
 一、我国民事诉讼和解的历史渊源第30-31页
 二、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现状考察第31-34页
  (一) 立法上的缺陷第31-33页
  (二) 实践中的弊端第33-34页
 三、我国诉讼和解制度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-38页
  (一) 立法背景的变迁第34-35页
  (二) 传统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第35页
  (三) 法官的整体素质及其调解偏好第35-36页
  (四) 诉讼制度上的缺陷第36-38页
第四章 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完善第38-47页
 一、我国民事诉讼和解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第38-40页
  (一) 近期目标—以诉讼和解重塑诉讼调解第38-39页
  (二) 远期目标—以诉讼和解取代诉讼调解第39-40页
 二、具体制度的构建第40-43页
  (一) 明确诉讼和解的时间和方式第40-41页
  (二) 确立中止诉讼的和解期制度第41页
  (三) 确定诉讼和解的法律效力第41-42页
  (四) 完善诉讼和解的瑕疵救济第42-43页
 三、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第43-47页
  (一) 建立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第43-44页
  (二) 规范证据调查和证据交换程序第44页
  (三) 规定和解协议的审查程序第44-45页
  (四) 弱化法官的主导权,强化法官的释明权第45页
  (五) 积极发展律师代理和解制度第45-47页
结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民陪审员制度现状与反思
下一篇:论行为保全制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