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引言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立法转型释义 | 第12-18页 |
| 一、立法转型的含义及呈现的特点 | 第12-14页 |
| 二、立法转型的表现 | 第14-18页 |
| (一) "变革性"立法到"自治性"立法 | 第14-15页 |
| (二) "政府主导型"立法到"国家—社会双轨型"立法 | 第15-16页 |
| (三) "经济中心主义"立法到价值多元型立法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传统立法的表现 | 第18-24页 |
| 一、经济中心主义立法 | 第18页 |
| 二、行政机关主导下的立法 | 第18-19页 |
| 三、部门利益与地方本位主义 | 第19-21页 |
| 四、实验主义立法 | 第21-22页 |
| 五、规划性立法 | 第22-23页 |
| 六、精英决定立法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新型立法的解读 | 第24-43页 |
| 一、民主:立法转型的内在品质之一 | 第24-28页 |
| (一) 立法民主化是立法转型的内在品质 | 第24-26页 |
| (二) 公众参与立法:立法民主的真正体现和保障 | 第26-28页 |
| 二、利益博弈 | 第28-34页 |
| (一) 博弈力量 | 第29-31页 |
| (二) 围绕相关条款的博弈 | 第31-33页 |
| (三) 利益博弈下的失衡现象 | 第33-34页 |
| 三、立法听证:博弈的制度安排 | 第34-43页 |
| (一) 立法听证制度的分类与功能 | 第36-37页 |
| (二) 我国立法听证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7-39页 |
| (三) 立法听证制度的完善 | 第39-40页 |
| (四) 利益平衡:立法主体对立法公正的保障 | 第40-43页 |
| 第四章 立法转型的原因分析 | 第43-53页 |
| 一、社会转型 | 第43-49页 |
| (一) 社会转型概念的界定 | 第43-44页 |
| (二) 社会转型与立法的关系 | 第44-45页 |
| (三) 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 | 第45-49页 |
| 二、中国法治建设的要求 | 第49-50页 |
| 三、国际环境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| 结语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