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计算可视化理论及智能虚拟显示系统的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24页 |
·课题的来源 | 第12页 |
·智能虚拟控件及VMIDS 开发系统 | 第12-16页 |
·非智能虚拟控件 | 第12-13页 |
·智能虚拟控件 | 第13-14页 |
·VMIDS 虚拟仪器开发系统 | 第14-16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现状 | 第16-21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概述 | 第16-19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内涵 | 第19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现状 | 第19-21页 |
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21页 |
·论文的内容及创新 | 第21-24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·论文的创造与创新点 | 第23-24页 |
2 科学计算可视化与算法 | 第24-58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流程 | 第24-29页 |
·科学计算可视化建模与造型 | 第29-33页 |
·线框架结构模型 | 第29-31页 |
·表面模型 | 第31-33页 |
·实体模型 | 第33页 |
·真实感图形绘制 | 第33-40页 |
·消隐 | 第34页 |
·简单光照模型及明暗处理 | 第34-36页 |
·插值明暗处理技术 | 第36-40页 |
·体绘制方法 | 第40-44页 |
·体绘制概要 | 第40-42页 |
·体绘制方法 | 第42-44页 |
·颜色模型 | 第44-49页 |
·基本图元及绘制 | 第49-52页 |
·基本变换与运算 | 第52-54页 |
·平移变换 | 第52页 |
·比例变换 | 第52-53页 |
·旋转变换 | 第53-54页 |
·快速算法 | 第54-58页 |
·二维/三维曲线快速显示 | 第54-57页 |
·快速三角形网格化 | 第57-58页 |
3 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的体系构架 | 第58-68页 |
·软件复用 | 第58-59页 |
·软件体系结构 | 第59-61页 |
·几种不同类型的体系结构比较 | 第59-60页 |
·基于体系结构的构件集成框架 | 第60-61页 |
·软件体系结构的构建模式 | 第61-63页 |
·管道模式 | 第61-62页 |
·面向对象模式 | 第62-63页 |
·解释器模式 | 第63页 |
·插接式软件体系结构及实现 | 第63-68页 |
4 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的软件开发 | 第68-106页 |
·智能虚拟显示器 | 第68-70页 |
·可视化工具 | 第70-75页 |
·GDI/GDI+ | 第70-71页 |
·OpenGL | 第71-73页 |
·DirectX | 第73-74页 |
·IDL 及其它 | 第74-75页 |
·图形显示理论及实现 | 第75-81页 |
·图形模式 | 第75-79页 |
·二维图形显示 | 第79-80页 |
·三维图形显示 | 第80-81页 |
·人机交互理论及实现 | 第81-90页 |
·鼠标跟踪球算法 | 第81-83页 |
·放缩及插值 | 第83-85页 |
·光标捕捉 | 第85-87页 |
·双光标 | 第87-88页 |
·坐标切换 | 第88页 |
·切片分析 | 第88页 |
·旋转 | 第88-89页 |
·参数统计 | 第89-90页 |
·面向对象的程序层次结构 | 第90-94页 |
·程序的结构层次及API 接口 | 第90-93页 |
·图形绘制流程 | 第93-94页 |
·统一模型及功能集成 | 第94-99页 |
·统一模型及存储数据结构 | 第94-96页 |
·功能集成 | 第96-99页 |
·显示系统智能性与应用 | 第99-106页 |
·显示系统的智能性 | 第99-100页 |
·显示系统的操作 | 第100-106页 |
5 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的应用 | 第106-118页 |
·动态信号分析仪 | 第106-115页 |
·无纸记录仪 | 第107-110页 |
·记忆示波器 | 第110-113页 |
·频谱分析仪 | 第113-115页 |
·其它应用 | 第115-118页 |
6 结论及展望 | 第118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2-128页 |
附录 | 第128-130页 |
独创性声明 | 第130页 |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