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9页 |
1.1 子波理论的发展历程 | 第10-12页 |
1.2 子波理论在信道传输中的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| 第12-17页 |
1.3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内容组织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基于子波酉滤波器组的CDMA扩展码设计方法 | 第19-27页 |
2.1 引言 | 第19-20页 |
2.2 两带多速率酉滤波器组及参量化表示 | 第20-21页 |
2.3 基于两带镜像滤波器组产生的CDMA扩展码的循环相关特性 | 第21-22页 |
2.4 一种新的优化设计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5 优化的CDMA扩展码的性能分析 | 第23-26页 |
2.6 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基于双正交子波的基带调制解调技术 | 第27-35页 |
3.1 引言 | 第27-28页 |
3.2 双正交子波 | 第28页 |
3.3 利用双正交子波进行波形成形 | 第28-32页 |
3.4 双正交系统与正交系统性能的对比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5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基于子波包的过饱和多址系统研究 | 第35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35-37页 |
4.2 发射信号集 | 第37-38页 |
4.3 过饱和低复杂度QPSK相干最佳联合检测 | 第38-43页 |
4.4 过饱和多址系统中多用户信码/相位非相干最佳联合检测 | 第43-50页 |
4.5 过饱和多址系统中部分相干多用户信码/相位最佳联合检测 | 第50-58页 |
4.6 总结 | 第58-60页 |
第五章 高速衰落信道中时间/尺度分集接收机的研究 | 第60-72页 |
5.1 引言 | 第60-61页 |
5.2 信号自子波变换及信号的时间和尺度分辨率 | 第61-63页 |
5.3 信道建模 | 第63-65页 |
5.4 时间/尺度联合分集接收机 | 第65-67页 |
5.5 实验研究 | 第67-71页 |
5.6 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六章 减小子波包调制波形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值的方法研究 | 第72-86页 |
6.1 引言 | 第72-74页 |
6.2 子波包调制的基本原理和问题的提出 | 第74-75页 |
6.3 一种新的改进型的部分传输序列 | 第75-80页 |
6.4 限幅/滤波法对子波包调制性能的影响 | 第80-85页 |
6.5 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86-88页 |
7.1 总结 | 第86-87页 |
7.2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所做的工作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