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--土地问题论文

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--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11页
1 绪论第11-4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1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问题第19-2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2-35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22-25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25-33页
     ·研究文献评述第33-35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及几种关系分析第35-43页
     ·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5-40页
     ·几种关系的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43-4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45-47页
   ·研究结构与创新点第47-49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构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论文创新点第48-49页
2 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第49-85页
   ·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第49-61页
     ·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总体情况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状第50-56页
     ·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主要问题第56-61页
   ·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第61-82页
     ·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总体情况第61-64页
     ·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现状第64-72页
     ·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主要问题第72-8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2-85页
3 农村土地流转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第85-103页
   ·委托代理关系及委托代理问题第85-87页
     ·委托代理关系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·委托代理的基本问题第86-87页
   ·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及模型化方法第87-91页
     ·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框架第87-89页
     ·委托代理关系的模型化方法第89-91页
   ·农村土地流转委托代理关系的内涵特征第91-100页
     ·农村土地适度集中流转产生背景及意义第91-93页
     ·农村土地流转中两种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式第93-97页
     ·农村土地流转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分析第97-100页
   ·农村土地流转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模型第100-10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1-103页
4 农村土地流转激励与监督模型设计第103-124页
   ·研究问题提出及行为主体设定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行为主体的设定第104-106页
   ·研究模型设计基础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·激励契约运行时序第106页
     ·基本分析框架第106-110页
   ·激励模型构建与分析第110-117页
     ·信息对称条件下激励模型构建与分析第110页
     ·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激励模型构建与分析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·激励模型代理成本分析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激励模型改进及分析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几点技术性结论及启示第115-117页
   ·监督模型设计与分析第117-119页
   ·案例分析第119-12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1-124页
5 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第124-138页
   ·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24-126页
   ·研究样本的选择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·农业园概况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农业园发展定位第127-128页
   ·农业园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经验第128-132页
     ·引导城乡资源要素流动,促进园区现代农业发展第128页
     ·创新农村土地流转“租赁”及“入股”形式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·强化农民技能培训,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科学统筹,建章立制,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第131-132页
   ·完善农业园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议第132-1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7-138页
6 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实践研究第138-158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的探讨与界定第138-140页
     ·农村土地权益资本化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第139-140页
   ·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40-145页
     ·政府征地问题第141-142页
     ·耕地保护问题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第143-145页
     ·土地权益资本化问题第145页
   ·研究样本的选择第145-147页
   ·实验区主要做法第147-151页
   ·产生的主要实效第151-154页
     ·创新土地利用机制,改善土地收益分配第151页
     ·建立耕地保护新模式,提高土地生产力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·激活土地资本价值,促进资源要素互动第152页
     ·保障农民合法权益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·健全复垦项目监督机制,优化土地整治第153-154页
   ·几点讨论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·确立农民复垦主体地位,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·分区域、差别化统筹调配使用复垦置换指标第155页
     ·完善地票制度设计、运行模式及监管机制第155-1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56-158页
7 研究结论、启示与展望第158-164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158-162页
   ·研究启示第162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62-164页
致谢第164-166页
参考文献第166-182页
附录第182页
 A 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82页
 B 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82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电视节目模板的知识产权保护
下一篇:论《党的女儿》中“田玉梅”的艺术形象塑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