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5页 |
第一节 《小鲍庄》研究综述 | 第7-13页 |
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写作思路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"仁义"和"仁义堕落"的修辞叙事模式 | 第15-23页 |
第一节 "仁义"的语义和文本中的所指 | 第15-20页 |
第二节 "仁义"的语篇分布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"仁义堕落"的修辞叙事模式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"仁义_1"推动的语篇叙事 | 第23-29页 |
第一节 "仁义_1"修辞运作之一:[+无价值]"捞渣"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"仁义_1"修辞运作之二:[+仁义]"捞渣"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"仁义堕落"之死亡叙事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"仁义_2"推动的语篇叙事 | 第29-35页 |
第一节 "仁义_2"表达:[+礼教 +民间势力 +捍卫宗法] | 第29-31页 |
第二节 "仁义_2"接受:[+族人 +礼法] | 第31-33页 |
第三节 "仁义堕落"之背离叙事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"仁义_3"推动的语篇叙事 | 第35-41页 |
第一节 纪实与虚构:对立的身份符号 | 第35-37页 |
第二节 虚构的动因:[+功利]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"仁义堕落"之虚构叙事 | 第38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3页 |
附录 | 第43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53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7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