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7页 |
缩略语 | 第7-12页 |
第一部分 促凋亡蛋白p53和Bad在细胞凋亡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| 第12-6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13-1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47页 |
第一节 细胞凋亡及其信号通路 | 第17-29页 |
一、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| 第17-19页 |
二、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 | 第19-29页 |
第二节 p53蛋白的研究进展 | 第29-39页 |
一、p53的基本结构 | 第29页 |
二、p53的主要功能 | 第29-31页 |
三、p53活化的调节和翻译后修饰 | 第31-37页 |
四、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三节 Bcl-2家族蛋白及Bad的研究进展 | 第39-47页 |
一、Bcl-2家族蛋白 | 第39-45页 |
二、Bad的研究进展 | 第45-47页 |
第二章 Bad与p53结合,介导p53定位于线粒体上形成Bad/p53复合物,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| 第47-67页 |
第一节 实验结果 | 第47-64页 |
一、Bad与p53相互作用 | 第47-52页 |
二、Bad与p53共定位于线粒体 | 第52-53页 |
三、Bad与p53在线粒体上结合 | 第53-54页 |
四、Bad介导p53定位于线粒体上 | 第54-60页 |
五、减少内源性Bad的蛋白水平可以减少p53在线粒体上的定位以及Bak蛋白的寡聚化 | 第60-64页 |
第二节 结果分析及讨论 | 第64-67页 |
第二部分 p53蛋白泛素化降解的机制研究 | 第67-11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8-7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0-7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72-85页 |
第一节 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 | 第72-78页 |
一、蛋白泛素化降解的发现 | 第72-73页 |
二、泛素—蛋白酶体途径(UPP)的组成成分 | 第73-74页 |
三、蛋白泛素化降解的过程 | 第74-76页 |
四、泛素—蛋白酶体途径(UPP)参与的生物学功能 | 第76页 |
五、泛素—蛋白酶体途径UPP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 | 第76-78页 |
第二节 mdm2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| 第78-82页 |
一、mdm2的发现和基本结构 | 第78-79页 |
二、Mdm2的功能研究 | 第79-80页 |
三、Mdm2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 | 第80页 |
四、Mdm2与抗癌药物的研究 | 第80-82页 |
第三节 Siva蛋白的研究进展 | 第82-85页 |
一、Siva蛋白的发现及基本结构 | 第82页 |
二、Siva的转录调控机制 | 第82-83页 |
三、Siva蛋白的基本功能和研究现状 | 第83-85页 |
第二章 Siva,一个p53的新的结合蛋白,促进了Hdm2介导的p53的泛素化降解 | 第85-115页 |
第一节 实验结果 | 第85-112页 |
一、Siva1与p53相互作用 | 第85-89页 |
二、Siva1使p53不稳定 | 第89-91页 |
三、Siva1可以结合Hdm2并且加强了Hdm2介导的p53泛素化降解 | 第91-99页 |
四、Siva1的寡聚化对于它促进Hdm2介导p53的降解是必需的 | 第99-104页 |
五、当DNA受到损伤时,Siva与p53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打断 | 第104-107页 |
六、Siva1可以抑制p53依赖的细胞迁移 | 第107-109页 |
七、Siva1蛋白水平的减少增强了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和肿瘤抑制 | 第109-112页 |
第二节 结果分析及讨论 | 第112-115页 |
第三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15-129页 |
第一章 实验材料 | 第115页 |
第二章 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| 第115-129页 |
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| 第129-143页 |
附录 | 第143-16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43-14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会议 | 第14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学术奖励 | 第145-146页 |
发表论文复印件 | 第146-1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