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铁路货运营销战略实证研究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3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1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2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3-19页 |
·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| 第13-15页 |
·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| 第13页 |
·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| 第13-14页 |
·SWOT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·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| 第15-19页 |
·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| 第15-16页 |
·铁路企业市场营销 | 第16-17页 |
·市场营销功能和铁路货运营销的基本作用 | 第17-19页 |
3 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经营现状分析 | 第19-25页 |
·我国铁路货运市场概况 | 第19-20页 |
·铁路货运能力指标情况 | 第19页 |
·铁路货运市场份额情况 | 第19-20页 |
·铁路货运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经济发展因素 | 第20-21页 |
·运输能力因素 | 第21页 |
·运输组织因素 | 第21页 |
·科技进步因素 | 第21-22页 |
·市场竞争因素 | 第22-23页 |
·铁路货运市场发展分析 | 第23-25页 |
·发展机遇好 | 第23页 |
·比较优势好 | 第23页 |
·政策环境好 | 第23-24页 |
·发展成效好 | 第24-25页 |
4 云南铁路货运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| 第25-43页 |
·云南铁路货运经营基本状况 | 第25-33页 |
·货运能力情况 | 第25页 |
·货运发展现状 | 第25-27页 |
·货运结构和运量预测 | 第27-33页 |
·云南铁路货运市场营销优势分析(S) | 第33-35页 |
·行业和管理优势 | 第33页 |
·信息化优势 | 第33-34页 |
·人力资本优势 | 第34页 |
·成本份额优势 | 第34-35页 |
·云南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劣势分析(W) | 第35-36页 |
·运输能力相对较低 | 第35页 |
·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| 第35页 |
·铁路货运经营和营销工作有较大差距 | 第35-36页 |
·云南铁路货运市场营销机会分析(O) | 第36-38页 |
·比较优势机会 | 第36-37页 |
·路网发展机会 | 第37页 |
·经济发展机会 | 第37-38页 |
·物流发展机会 | 第38页 |
·云南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威胁分析(T) | 第38-41页 |
·公路、民航竞争强有力的挑战态势 | 第38-39页 |
·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适应的实际情况 | 第39-40页 |
·周期性波动变化较大的市场需求 | 第40-41页 |
·影响云南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关键因素综合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的特殊性 | 第41页 |
·云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| 第41-42页 |
·铁路货运管理和营销体制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| 第42-43页 |
5 云南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| 第43-53页 |
·积极实施资产扩张战略 | 第43-45页 |
·加快推动泛亚铁路建设 | 第43-44页 |
·全面推进山区铁路提速扩能 | 第44-45页 |
·加强昆明周边铁路快速通道建设 | 第45页 |
·全力缓解当前运力矛盾 | 第45-47页 |
·争取有利运输外部环境 | 第45页 |
·加强到达重车营销工作 | 第45-46页 |
·全力挖掘运输组织潜力 | 第46-47页 |
·推进实施客货并举和增长型战略 | 第47-48页 |
·实施增长型战略 | 第47页 |
·坚持客货并举战略 | 第47页 |
·推行大客户和“两整合一建设”策略 | 第47-48页 |
·注重营销均衡和运输协调 | 第48-50页 |
·建立路地企铁路运输协调机制 | 第49页 |
·坚持“五保四压”政策 | 第49页 |
·增强市场快速反应和跟踪应变能力 | 第49-50页 |
·建立完善符合市场需求的货运经营和营销机制 | 第50-53页 |
·加快改革货运价格管理体系 | 第50页 |
·努力提升运到期限保证水平 | 第50-51页 |
·全面提高货运服务质量 | 第51-52页 |
·不断深化货运营销组织工作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7-59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