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PMU的负荷模型参数辨识
摘要 | 第1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序论 | 第6-13页 |
·引言 | 第6-7页 |
·电力负荷建模的重要意义 | 第7-9页 |
·负荷模型对稳定传输极限的影响 | 第7页 |
·负荷模型对潮流计算的影响 | 第7-8页 |
·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计算的影响 | 第8页 |
·负荷模型对小扰动稳定的影响 | 第8-9页 |
·负荷模型对电压稳定计算的影响 | 第9页 |
·电力负荷建模的发展与现状 | 第9-11页 |
·电力负荷建模的发展过程 | 第9-11页 |
·电力负荷建模的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·P MU 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负荷建模的理论基础 | 第13-24页 |
·负荷建模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统计综合法 | 第13页 |
·总体测辨法 | 第13-14页 |
·负荷模型的结构 | 第14-19页 |
·静态负荷模型 | 第14-16页 |
·机理式动态负荷模型 | 第16-17页 |
·非机理式动态负荷模型 | 第17-18页 |
·时变自适应的负荷模型(TVA负荷模型) | 第18-19页 |
·负荷模型的参数辨识算法 | 第19-24页 |
·最小二乘法 | 第20-21页 |
·粒子群优化算法 | 第21-22页 |
·遗传算法 | 第22-23页 |
·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PMU 数据及其处理 | 第24-35页 |
·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 | 第24-28页 |
·GPS 概述 | 第24-25页 |
·PMU 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电网 PMU 安装情况简介 | 第26-28页 |
·P MU 的相量测量 | 第28-29页 |
·过零检测法 | 第28-29页 |
·DFT 法 | 第29页 |
·PMU 数据的可辨识性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实际PMU 数据及处理 | 第30-34页 |
·PMU 主站数据 | 第31-32页 |
·PMU 录波数据 | 第32-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基于 PMU 负荷建模的软件开发 | 第35-45页 |
·MATLAB 简介 | 第35页 |
·软件开发环境 | 第35-38页 |
·MATLAB GUI 开发方法简介 | 第35-37页 |
·软件界面设计 | 第37-38页 |
·软件 M 文件编译 | 第38页 |
·软件算法 | 第38-42页 |
·MATLAB 7.0 遗传算法工具箱 | 第38-39页 |
·编写待优化函数的 M 文件 | 第39-41页 |
·遗传算法( GADS 工具箱) | 第41-42页 |
·最终软件界面 | 第42-45页 |
·软件发布 | 第42-43页 |
·最终发布的软件界面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基于 PMU 负荷建模实践 | 第45-53页 |
·概况 | 第45-46页 |
·基于PMU 的实际负荷建模 | 第46-52页 |
·实际负荷建模 | 第46-48页 |
·实测负荷模型与334 静态负荷模型的比较 | 第48-50页 |
·实测负荷模型参数在 BPA 的应用 | 第50-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附录一 | 第59-61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