芙蓉散治疗阳性疮疡部分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
目录 | 第1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| 第8-9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0-31页 |
综述一:中医药治疗疮疡的研究进展 | 第10-23页 |
1.中医关于疮疡病机的认识 | 第10-13页 |
2.中医临床治疗疮疡的现状 | 第13-15页 |
3.外用中药治疗疮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15-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-23页 |
综述二:细胞因子与创伤修复 | 第23-31页 |
1.表皮生长因子(EGF) | 第23-24页 |
2.转化生长因子(TGF) | 第24-25页 |
3.角质细胞生长因子-2(KGF-2) | 第25页 |
4.胰岛素样生长因子-1 | 第25-26页 |
5.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| 第26-27页 |
6.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| 第27-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8-31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31-53页 |
中药芙蓉散治疗阳性疮疡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| 第31页 |
实验一 芙蓉散对足跖肿胀形成抑制作用的实验观察 | 第31-34页 |
1.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3页 |
2.实验结果 | 第33-34页 |
3.结论 | 第34页 |
实验二 中药芙蓉散对大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1.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5页 |
2.结果 | 第35-36页 |
3.结论 | 第36页 |
实验三 芙蓉散促进疮疡愈合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| 第36-43页 |
1.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9页 |
2.实验结果 | 第39-43页 |
3.结论 | 第43页 |
讨论 | 第43-48页 |
1.阳证疮疡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| 第43-45页 |
2.基于"消法"的外用中药治疗阳证疮疡的机制 | 第45-46页 |
3.创伤愈合与胶原的关系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附图 | 第50-52页 |
小结 | 第52-53页 |
创新点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