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29页 |
·要害系统安全问题及安全设计技术 | 第7-11页 |
·安全性设计技术 | 第8-9页 |
·增强安全系统(ENDS)简介 | 第9-11页 |
·独特码概念 | 第11-13页 |
·独特码的保真通信问题 | 第13-14页 |
·独特码生成原则 | 第14-19页 |
·通信环节三大主要因素影响独特码独特性举例 | 第19-25页 |
·通信环节独特码码型 | 第19-20页 |
·通信环节的相关性 | 第20-25页 |
·构造独特码相关通信模型 | 第25-28页 |
·通信环节相关效应对事件输出概率影响的概率分布 | 第26页 |
·3σ极值统计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独特码相关通信模型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目的和任务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独特码保真通信原则 | 第29-39页 |
·独特码事件独立通信原则 | 第29-35页 |
·3σ极值条件下独立通信抵御通信相关效应的优势 | 第29-31页 |
·一般意义下独立通信抵御通信相关效应的优势 | 第31-35页 |
·独立通信的必要性证明小结 | 第35页 |
·系统中不能预存独特码信息的原则 | 第35-36页 |
·独特码中每个事件的通信方式必须相同的原则 | 第36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独特码独立通信原则的工程实现 | 第39-53页 |
·不同通信载体的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强弱分析 | 第40-45页 |
·独立通信原则的错误应用对独特码最大误产生概率的影响 | 第45-52页 |
·对独特码事件按平均分割后传输对码最大误产生概率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·独特码事件按游程分割后传输对码最大误产生概率的影响 | 第48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某些常用通信技术应用于独特码事件会造成非独立通信 | 第53-70页 |
·事件纠错对码最大误产生概率的影响 | 第53-58页 |
·逻辑纠错和电气容限"纠错"的差别 | 第58-59页 |
·事件加密对码最大误产生概率的影响 | 第59-63页 |
·事件检错对码最大误产生概率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独特码事件的形式 | 第64-70页 |
第五章 人机接口设计和独特码保真通信方案及其可靠性评估 | 第70-83页 |
·人机接口的设计 | 第70-74页 |
·人机接口的设计原则 | 第70页 |
·设计目标的工程实现 | 第70-74页 |
·基于数字通信协议的鉴(甄)别方法不适于保障异常环境安全性 | 第74-77页 |
·基于数字通信协议的鉴(甄)别器构成 | 第75页 |
·异常环境下从其它信号中分辨出独特码信号不现实 | 第75-77页 |
·独特码保真通信实现方案一 | 第77-79页 |
·独特码通信方案对通信可靠性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·独特码通信系统的测试和日常训练 | 第80-83页 |
第六章 独特码缓存状态监测的原理和实现 | 第83-91页 |
·要害系统独特码缓存器状态监测 | 第83-90页 |
·构成缓存器状态监测功能的子功能 | 第83-84页 |
·缓存器状态监测面临的安全问题 | 第84-90页 |
·独特码保真通信实现方案二 | 第90-91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1-93页 |
·研究总结 | 第91-92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6页 |
附录A 单向变换矩阵的选择 | 第96-110页 |
附录B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