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金融排斥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导论 | 第11-15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相关文献 | 第12-13页 |
四、论文思路 | 第13-14页 |
五、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金融排斥概述 | 第15-25页 |
第一节 金融排斥的概念 | 第15-17页 |
一、金融排斥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二、金融排斥的类型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金融排斥的影响效应 | 第17-21页 |
一、贫困放大效应 | 第18-19页 |
二、区域金融荒漠化效应 | 第19页 |
三、加剧社会的不安定 | 第19-20页 |
四、增加反洗钱的难度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金融排斥的评价方法 | 第21-25页 |
一、评价指标与评价对象 | 第21页 |
二、影响金融排斥的因素 | 第21-22页 |
三、我国金融排斥的评价方法与研究对象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英美金融排斥现状及治理 | 第25-39页 |
第一节 英国金融排斥现状 | 第25-30页 |
一、英国金融排斥现状 | 第25-27页 |
二、英国发生金融排斥的原因 | 第27-28页 |
三、英国金融排斥的治理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美国金融排斥的现状 | 第30-37页 |
一、美国金融排斥的现状 | 第30-35页 |
二、美国发生金融排斥的原因 | 第35-36页 |
三、美国金融排斥的治理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英美金融排斥治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| 第37-39页 |
一、研究方法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二、研究对象的确定 | 第38页 |
三、治理方案的借鉴 | 第38-39页 |
第三章 我国金融排斥现状及治理 | 第39-53页 |
第一节 我国金融排斥的现状 | 第39-45页 |
一、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现状 | 第39-44页 |
二、城市弱势群体金融排斥现状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我国发生金融排斥的原因 | 第45-49页 |
一、双W原则 | 第45-46页 |
二、技术进步对金融排斥的双刃剑效应 | 第46页 |
三、市场失灵加剧金融排斥 | 第46-48页 |
四、贫富差距与老龄化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我国金融排斥的治理 | 第49-53页 |
一、对弱势金融群体予以支持 | 第49-50页 |
二、普及金融知识和消除信息差距 | 第50-51页 |
三、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| 第51-52页 |
四、改善社会排斥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