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内科论文--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

健脾滋肾活血法干预糖耐量低减患者的临床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引言第9-10页
第一章 文献研究第10-24页
 第一节 葡萄糖调节受损及葡萄糖耐量低减的定义及诊断第10-11页
  1 葡萄糖调节受损的定义及诊断第10页
  2 葡萄糖耐量低减的定义及诊断第10-11页
  3 OGTT操作的规范要求第11页
   ·准备工作第11页
   ·试验过程第11页
 第二节 糖耐量低减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第11-14页
  1 糖耐量低减的地理分布特点第11-12页
  2 糖耐量低减的病因学研究第12页
  3 糖耐量低减的转归第12-13页
   ·糖耐量低减的病理生理特点第13页
   ·糖耐量低减与2型糖尿病第13页
  4 糖耐量低减的与血管并发症第13-14页
   ·糖耐量低减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第13-14页
   ·关于IGT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第14页
 第三节 西药干预糖耐量低减的大型临床研究第14-16页
  1 西药干预糖耐量低减的几个大型临床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·STOP-NIDDM葡萄糖苷酶抑制剂(阿卡波糖)研究第15页
   ·DPP-二甲双胍干预研究第15页
   ·TRIPOD和PIPOD-噻唑烷二酮干预研究第15页
   ·快速胰岛素促分泌剂Nateglinide的干预研究第15页
   ·赛尼可-减肥药物干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·DPS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第16页
  2 目前干预措施的不足第16页
   ·生活方式干预的不足第16页
   ·西药干预的不足第16页
 第四节 中医药对糖耐量低减的干预的可行性和优势第16-19页
  1 中医药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由来已久第16-17页
  2 中医药对糖耐量低减的干预优势第17页
  3 中医药干预糖耐量低减的基础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·健脾补气、益气养阴、活血化瘀药的基础研究第17页
   ·单味中药的基础研究第17页
   ·中药成方的基础研究第17-18页
  4 中医药在综合预防糖尿病,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的作用第18-19页
   ·降糖处方对脂质代谢的调节第18页
   ·降糖处方与减肥第18页
   ·降糖处方与血压调节第18页
   ·中医药的抗氧化作用第18-19页
  5 中医药在抗衰老中的作用第19页
 第五节 糖耐量低减的中医病因病机第19-20页
  1 阴虚第19页
  2 脾虚第19页
  3 燥热第19-20页
  4 肝郁第20页
  5 痰瘀互结第20页
 第六节 糖耐量低减的中医生活调护与药物治疗第20-22页
  1 糖耐量低减的生活调护第20页
  2 糖耐量低减的中药治疗第20-21页
   ·补肾养阴法第20-21页
   ·健脾运湿法第21页
   ·益气养阴法第21页
   ·舒肝行气解郁法第21页
  3 推拿疗法第21-22页
 第七节 中医药干预糖耐量低减的优势、困难与展望第22-24页
第二章 健脾滋肾活血法干预糖耐量低减患者的临床研究第24-33页
 1 临床资料第24页
   ·一般资料第24页
   ·诊断标准第24页
   ·排除标准第24页
 2 治疗方法第24-25页
 3 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第25页
   ·观察指标第25页
   ·观察终点及疗效评价第25页
   ·统计学方法第25页
 4 治疗结果第25-28页
 5 讨论第28-33页
   ·葡萄糖调节受损的发病机制第28页
   ·药物干预IGT的进展第28页
   ·β细胞功能的中医归属第28-29页
   ·糖耐量低减与糖尿病共同的病因病机探索第29-31页
   ·健脾滋肾活血法作为治疗糖耐量低减的理论根据第31-32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32-33页
结语第33-35页
参考文献第35-40页
附录1:临床研究观察表第40-43页
附录2:近期发表的医学论文第43-44页
致谢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构建中韩自由贸易区可行性与效应分析
下一篇:毛泽东的人口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