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8-23页 |
·课题提出的背景 | 第8-13页 |
·国内外磷矿资源概述 | 第8-9页 |
·贵州磷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| 第9-10页 |
·磷尾矿的产生及危害 | 第10-11页 |
·磷尾矿的利用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对瓮福磷尾矿资源特点的分析及试验方案的选择 | 第13-23页 |
·现有的生产氧化镁与氢氧化镁的方法 | 第13-16页 |
·镁钙产品的基本概况 | 第16-19页 |
·氧化镁的用途及前景 | 第16-17页 |
·氢氧化镁的用途及前景 | 第17-19页 |
·碳酸钙的用途及前景 | 第19页 |
·试验方案的确定 | 第19-20页 |
·试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| 第20-22页 |
·与现有生产技术的比较及创新 | 第22-23页 |
2 试验准备及试验内容 | 第23-26页 |
·试验所用主要原料 | 第23-24页 |
·磷尾矿主要成分测定 | 第23页 |
·磷尾矿的物相组成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磷尾矿的粒度测定 | 第24页 |
·试验所用设备 | 第24-25页 |
·试验内容 | 第25-26页 |
3 煅烧试验研究 | 第26-36页 |
·磷尾矿煅烧的物理化学行为及热力学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白云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| 第26-27页 |
·白云石的矿物特性 | 第26-27页 |
·白云石的热特性 | 第27页 |
·氟磷灰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| 第27-28页 |
·铁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| 第28-29页 |
·硅质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| 第29-30页 |
·煅烧热力学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煅烧试验 | 第31-35页 |
·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白云石在不同粒度磷尾矿中的分布 | 第32-33页 |
·煅烧温度对磷尾矿失重率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煅烧时间对磷尾矿失重率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煅烧熟料的化学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4 浸出试验研究 | 第36-52页 |
·浸出热力学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浸出试验 | 第37-50页 |
·氧化钙浸出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铵盐的选择及用量对煅烧熟料中氧化钙和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反应时间对氧化钙、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液固比对氧化钙、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反应温度对氧化钙、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搅拌强度对氧化钙、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提钙后滤渣的化学分析 | 第43页 |
·氧化镁浸出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硫酸铵过量系数对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液固比对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浸出时间对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6页 |
·搅拌强度对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| 第47-48页 |
·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| 第48-49页 |
·最优工艺条件的验证 | 第49-50页 |
·磷精矿的回收 | 第50-5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5 净化和沉淀试验研究 | 第52-58页 |
·硝酸钙溶液的净化和沉淀试验 | 第52-54页 |
·硝酸钙溶液的净化 | 第52-53页 |
·硝酸钙溶液的沉淀 | 第53-54页 |
·硫酸镁溶液的净化和沉淀试验 | 第54-56页 |
·硫酸镁溶液的净化 | 第54-55页 |
·硫酸镁溶液的氨水沉淀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6 结论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