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安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言 | 第9-1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生态地质环境的涵义 | 第10-15页 |
·起源及发展 | 第10-12页 |
·生态环境 | 第12-13页 |
·地质环境 | 第13-14页 |
·生态地质环境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·地质环境评价 | 第15-17页 |
·生态地质环境评价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| 第19-30页 |
·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| 第19-20页 |
·自然地理概况 | 第20-23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20页 |
·气候 | 第20-22页 |
·水文 | 第22页 |
·土壤 | 第22-23页 |
·植被 | 第23页 |
·地质概况 | 第23-30页 |
·岩石地层 | 第23-26页 |
·地质构造 | 第26-27页 |
·水文地质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要素分析 | 第30-37页 |
·土壤 | 第30-31页 |
·地下水 | 第31-32页 |
·岩石 | 第32-36页 |
·岩石与土壤 | 第32-34页 |
·岩石与地下水 | 第34-35页 |
·岩石破碎程度与构造的关系 | 第35-36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| 第37-43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——层次分析法 | 第37-41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普安县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| 第43-55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3-44页 |
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43-44页 |
·指标选择 | 第44页 |
·指标数据处理 | 第44-48页 |
·数据提取 | 第44-45页 |
·指标数据分级 | 第45-47页 |
·指标赋权 | 第47-48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| 第48-50页 |
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及模糊关系矩阵的构建 | 第48-49页 |
·模糊综合隶属度计算与结果向量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普安县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| 第50-53页 |
·分区生态治理与保护对策 | 第53-55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55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3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