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5页 |
缩略词(Abbreviation) | 第15-17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34页 |
·波氏菌病研究进展 | 第17-27页 |
·沙门氏菌疫苗及载体研究进展 | 第27-33页 |
·总结与展望 | 第33-34页 |
第2章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流行病学研究 | 第34-4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5-38页 |
·细菌菌种 | 第35页 |
·病料来源 | 第35页 |
·载体与质粒 | 第35-36页 |
·主要试剂、培养基与试剂盒 | 第36页 |
·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| 第36-37页 |
·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37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病原菌的分离 | 第38页 |
·革兰氏染色镜检 | 第38页 |
·PCR检测 | 第38-39页 |
·PCR序列测定 | 第39-4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Bb的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 | 第40-41页 |
·Bb共感染菌的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 | 第41-42页 |
·Bb共感染菌T~+Pm的分离鉴定及分析结果 | 第42-43页 |
·讨论 | 第43-45页 |
·Bb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| 第43页 |
·Bb与其它细菌的混合感染 | 第43-44页 |
·Bb在AR形成中的作用分析 | 第44-45页 |
第3章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强毒株的筛选 | 第45-5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·细菌菌种 | 第46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46页 |
·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| 第46页 |
·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| 第46-47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-49页 |
·Bb的生长培养特性 | 第47-48页 |
·Bb的小鼠毒力试验和强毒株筛选 | 第48页 |
·Bb小鼠气雾攻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| 第48-49页 |
·Bb对猪的感染特性 | 第4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3页 |
·Bb的生长培养特性 | 第49-50页 |
·Bb强毒株的筛选 | 第50页 |
·Bb小鼠气雾攻毒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1页 |
·Bb对猪的感染特性 | 第51-53页 |
·讨论 | 第53-55页 |
第4章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保护性抗原研究 | 第55-7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6-57页 |
·细菌菌种、质粒和血清 | 第56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56页 |
·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| 第56-57页 |
·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57页 |
·实验技术 | 第57-61页 |
·PCR扩增 | 第57页 |
·PCR或酶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| 第57-58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(氯化钙法) | 第58页 |
·连接产物的转化 | 第58页 |
·大肠杆菌原核诱导表达 | 第58页 |
·包涵体提取、纯化与复性 | 第58-59页 |
·SDS-PAGE蛋白凝胶电泳 | 第59页 |
·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检测 | 第59-60页 |
·ELISA操作 | 第60-61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61-64页 |
·fhaB和prn基因片段的克隆 | 第61-63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序列测定 | 第63页 |
·基因片段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 | 第63页 |
·各表达产物的小鼠免疫保护力试验 | 第63-6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4-68页 |
·FHA和PRN蛋白的序列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fhaB和prn基因片段的克隆和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65-66页 |
·fhaB和prn基因片段的表达和纯化 | 第66-67页 |
·小鼠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| 第67页 |
·小鼠的免疫效力试验 | 第67-68页 |
·讨论 | 第68-70页 |
第5章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| 第70-7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71-72页 |
·试验用血清 | 第71-72页 |
·主要药品与试剂盒 | 第72页 |
·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7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2-74页 |
·GST-PRN的表达及GST载体蛋白的去除 | 第72-73页 |
·ELISA的操作步骤 | 第73页 |
·间接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| 第73页 |
·确定结果判定标准 | 第73页 |
·分析特异性试验 | 第73页 |
·敏感性试验 | 第73-74页 |
·重复性试验和方法比较试验 | 第74页 |
·ELISA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 | 第7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74-77页 |
·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| 第74页 |
·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| 第74-75页 |
·重复性试验 | 第75页 |
·分析特异性试验 | 第75页 |
·敏感性试验 | 第75-76页 |
·符合率试验 | 第76页 |
·ELISA方法的临床初步应用 | 第76-77页 |
·讨论 | 第77-79页 |
第6章 表达Bb保护性抗原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79-9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81-82页 |
·菌种和质粒 | 第81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81页 |
·主要试剂、药品与试剂盒 | 第81页 |
·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| 第81-82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82页 |
·实验技术 | 第82-84页 |
·PCR或酶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| 第82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(氯化钙法) | 第82-83页 |
·连接产物的转化 | 第83页 |
·质粒的小量制备 | 第83页 |
·沙门氏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83-84页 |
·沙门氏菌的电转化 | 第84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84-88页 |
·HIS-F1P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| 第84-85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pYA-F1P2的构建 | 第85-86页 |
·重组疫苗菌株C501(pYA-F1P2)的构建与鉴定 | 第86页 |
·重组菌株C501(pYA-F1P2)的表型鉴定 | 第86页 |
·重组菌株C501(pYA-F1P2)的遗传稳定性 | 第86页 |
·重组菌株C500(pYA-F1P2)的分泌表达 | 第86-88页 |
·重组菌株C501(pYA-F1P2)对小鼠的毒力试验 | 第88页 |
·重组菌株C501(pYA-F1P2)对猪的安全性评价 | 第8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8-94页 |
·重组表达质粒pYA-F1P2的构建 | 第88-90页 |
·重组菌株C501(pYA-F1P2)的构建与鉴定 | 第90页 |
·重组菌株C501(pYA-F1P2)的表型鉴定 | 第90页 |
·重组菌株C501(pYA-F1P2)的生长特性 | 第90-91页 |
·重组菌株C501C500(pYA-F1P2)的遗传稳定性 | 第91页 |
·重组菌株C501(pYA-F1P2)的分泌表达 | 第91-93页 |
·C501(pYA-F1P2)重组菌株疫苗的毒力测定 | 第93-94页 |
·重组菌株对猪的安全性评价 | 第94页 |
·讨论 | 第94-96页 |
第7章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重组沙门氏菌疫苗研究 | 第96-11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98-99页 |
·菌种和质粒 | 第98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98页 |
·主要试剂、药品与试剂盒 | 第98页 |
·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| 第98-99页 |
·主要实验器材 | 第99页 |
·实验技术 | 第99-100页 |
·相关试剂 | 第99页 |
·ELISA操作 | 第99-100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100-102页 |
·疫苗制备 | 第100页 |
·小鼠的免疫 | 第100-101页 |
·小鼠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 | 第101页 |
·免疫小鼠的沙门氏菌攻毒 | 第101页 |
·免疫小鼠的Bb攻毒 | 第101-102页 |
·仔猪的免疫程序 | 第102页 |
·免疫仔猪的沙门氏菌攻毒 | 第102页 |
·免疫仔猪的Bb攻毒 | 第10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02-111页 |
·免疫小鼠的沙门氏菌抗体检测 | 第102-103页 |
·免疫小鼠针对沙门氏菌感染的保护力 | 第103-104页 |
·免疫小鼠的rF1P2血清抗体检测 | 第104-105页 |
·免疫小鼠针对Bb感染的保护力 | 第105页 |
·免疫小鼠的rF1P2肺脏抗体检测 | 第105-106页 |
·免疫仔猪的沙门氏菌抗体检测 | 第106-107页 |
·免疫仔猪针对沙门氏菌感染的保护力 | 第107-108页 |
·免疫仔猪的rF1P2血清抗体检测 | 第108页 |
·免疫仔猪针对Bb感染的保护力 | 第108-111页 |
·讨论 | 第111-114页 |
第8章 结论 | 第114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29页 |
附件 | 第129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