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| 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·刚性结构体系 | 第10页 |
| ·柔性结构体系 | 第10-11页 |
| ·柔性底层框架结构 | 第11页 |
| ·延性结构体系 | 第11页 |
| ·结构减震控制 | 第11-13页 |
| ·被动控制 | 第11-13页 |
| ·主动控制 | 第13页 |
| ·半主动控制 | 第13页 |
| ·混合控制 | 第13页 |
| ·隔震原理及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隔震体系基本特性 | 第14页 |
| ·隔震体系分类 | 第14页 |
| ·隔震结构的发展 | 第14-16页 |
| ·外国隔震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隔震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章 隔震结构动力模型分析 | 第19-31页 |
| ·引言 | 第19页 |
| ·隔震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| 第19-25页 |
| ·单质点隔震体系结构动力分析 | 第19-22页 |
| ·隔震体系结构动力分析 | 第22-25页 |
| ·结构自振特性求解 | 第25-27页 |
| ·结构动力微分方程的求解 | 第27-29页 |
| ·橡胶隔震支座特性 | 第29-30页 |
| 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数值模拟 | 第31-67页 |
| ·引言 | 第31页 |
| ·模型工程概况 | 第31-32页 |
| ·计算模型简介 | 第32-34页 |
| ·模型参数设置 | 第34-39页 |
| ·钢筋混凝土材料参数 | 第34-35页 |
| ·隔震支座 | 第35-36页 |
| ·荷载参数 | 第36-37页 |
| ·地震动的选用 | 第37-39页 |
| ·结构的自振特性 | 第39页 |
| ·非隔震结构与隔震结构不同工况对比分析 | 第39-55页 |
| ·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| 第39-46页 |
| ·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| 第46-54页 |
| ·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的稳定性 | 第54-55页 |
| ·隔震层刚度、位置不同对结构的地震作用 | 第55-66页 |
| ·隔震层水平刚度的影响 | 第55-61页 |
| ·隔震层位置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| ·隔震支座阻尼比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| ·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第四章 一般近场及脉冲型地震动对框支剪力墙隔震结构的地震作用 | 第67-82页 |
| ·引言 | 第67页 |
| ·三角形脉冲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反应解 | 第67-72页 |
| ·三角形脉冲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反应解析解 | 第68-71页 |
| ·脉冲组合方式 | 第71-72页 |
| ·算例反应谱分析 | 第72-76页 |
| ·算例分析与讨论 | 第76-82页 |
| ·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响应 | 第76-81页 |
| ·小结 | 第81-82页 |
| 第五章 结语 | 第82-84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总结 | 第82页 |
| ·今后研究工作的内容 | 第82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| 附图1 振型图 | 第87-90页 |
| 附图2 地震动时程曲线 | 第90-93页 |
| 致谢 | 第93-94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94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文章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