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引言 | 第10页 |
·近场拉曼光谱的发展 | 第10-15页 |
·近场拉曼光谱的增强 | 第11页 |
·近场拉曼光谱特点 | 第11-12页 |
·近场拉曼光谱系统实验装置 | 第12-14页 |
·近场拉曼光谱系统应用及单分子拉曼光谱检测 | 第14-15页 |
·拉曼光谱在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·拉曼光谱在生物组织检测上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·拉曼光谱在癌症组织及血清检测中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·拉曼光谱在药物与组织作用的检测应用 | 第17-18页 |
·拉曼在生物和考古学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小结 | 第20-21页 |
2 拉曼散射基本原理及拉曼谱仪 | 第21-36页 |
·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 | 第21-23页 |
·拉曼散射的量子解释 | 第23页 |
·拉曼光谱的特点 | 第23-24页 |
·拉曼散射的其它形式 | 第24-25页 |
·共振拉曼散射 | 第24-25页 |
·超拉曼散射 | 第25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| 第25-27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物理解释模型 | 第26-27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机理化学解释模型 | 第27页 |
·拉曼光谱仪介绍 | 第27-34页 |
·色散型激光拉曼光谱仪 | 第28-31页 |
·激光器 | 第28-29页 |
·外光路 | 第29-30页 |
·内光路 | 第30页 |
·检测和记录系统 | 第30-31页 |
·共焦显微拉曼光谱 | 第31-32页 |
·紫外拉曼光谱仪 | 第32-33页 |
·FT-拉曼光谱仪 | 第33-34页 |
·激光器 | 第33页 |
·滤波器 | 第33-34页 |
·干涉仪 | 第34页 |
·检测器 | 第34页 |
·拉曼光谱仪的分辨率与相对强度问题 | 第34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3 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银胶体系的制备与应用 | 第36-57页 |
·引言 | 第36-37页 |
·纳米粒子的特征及表征方法 | 第37-39页 |
·纳米粒子的特征 | 第37-38页 |
·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微波法制备银胶体粒子 | 第39-42页 |
·微波加热原理 | 第39页 |
·硝酸银还原反应原理 | 第39-40页 |
·微波法制备银胶体粒子 | 第40-42页 |
·试剂及仪器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的加热条件对银胶体粒子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微波加热制备的银胶体粒子的特性 | 第42-44页 |
·银胶体粒子的紫外吸收光谱 | 第42-43页 |
·银胶体粒子的透射电镜图像 | 第43-44页 |
·银胶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 | 第44-51页 |
·实验中反应残余物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45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5-47页 |
·两种加热方法银胶体粒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比较 | 第47-51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49-50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0-51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“热点”效应 | 第51-55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5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2-55页 |
·银胶体粒子的稳定性 | 第55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7页 |
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在血清成份分析中的应用 | 第57-79页 |
·引言 | 第57-58页 |
·小牛血清白蛋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| 第58-65页 |
·实验步骤与条件 | 第59页 |
·小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特征峰标记 | 第59-61页 |
·生物样品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生物活性和可重复性 | 第61-65页 |
·小鼠血清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分析 | 第65-69页 |
·试剂及仪器 | 第66页 |
·小鼠血清与银胶体粒子的相互作用 | 第66-67页 |
·小鼠血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特征峰分析 | 第67-69页 |
·血清中乙肝病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 | 第69-78页 |
·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组成 | 第69-73页 |
·检测乙肝抗原抗体的实际意义 | 第73-74页 |
·检测乙肝病毒DNA实际意义 | 第74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 | 第74-78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75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75-76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6-78页 |
·小结 | 第78-79页 |
5 新型近场表面增强拉曼样品池的研究 | 第79-94页 |
·近场拉曼光谱原理 | 第79页 |
·隐失光与拉曼散射光特点 | 第79-84页 |
·隐失波的形成和全内反射的特点 | 第79-81页 |
·拉曼散射的隐失光特性 | 第81-83页 |
·拉曼散射光的方向特性 | 第83-84页 |
·新型样品池的结构 | 第84-87页 |
·新型样品池性能检测实验 | 第87-91页 |
·反射半球对样品拉曼光谱强度信噪比的作用 | 第87-89页 |
·s偏振光与p偏振光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作用 | 第89-90页 |
·隐失光激励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特点 | 第90-91页 |
·新型样品池在超低浓度样品表面增强测量中的应用 | 第91-93页 |
·超低浓度样品的配制问题 | 第91-92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9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92-93页 |
·小结 | 第93-94页 |
结论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06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-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