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铁路移动信道条件下的OFDM技术的研究
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1 引言 | 第13-18页 |
| ·高速铁路发展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 | 第13-14页 |
| ·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现状 | 第14-17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| 第17-18页 |
| 2 基于OFDM技术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 | 第18-27页 |
| ·OFDM系统概述 | 第18-21页 |
| ·OFDM基本原理 | 第18-19页 |
| ·OFDM系统参数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| ·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 | 第20-21页 |
| ·DAB的系统结构 | 第21-24页 |
| ·基于OFDM技术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 | 第24-26页 |
| ·基于OFDM技术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架 | 第24-25页 |
| ·基于OFDM技术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势 | 第25-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3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以及建模方法 | 第27-48页 |
| ·小尺度衰落 | 第27-32页 |
| ·信道的时间色散特性 | 第27-29页 |
| ·信道的频率色散特性 | 第29-31页 |
| ·小尺度衰落信道分类 | 第31-32页 |
| ·移动信道建模方法 | 第32-41页 |
| ·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 | 第32-34页 |
| ·平坦衰落信道建模与仿真 | 第34-39页 |
| ·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建模与仿真 | 第39-41页 |
| ·高速铁路移动信道仿真建模 | 第41-47页 |
| ·高速铁路移动信道仿真模型Ⅰ | 第43-45页 |
| ·高速铁路移动信道仿真模型Ⅱ | 第45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4 系统的仿真模型及结果分析 | 第48-67页 |
| ·系统的仿真模型及仿真参数 | 第48-54页 |
| ·仿真模块简介 | 第49-52页 |
| ·信道估计 | 第52-54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4-66页 |
| ·不同多普勒频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| ·DAB系统四种传输模式分析 | 第56-62页 |
| ·GSM-R系统与DAB系统比较 | 第62页 |
| ·不同调制方式分析 | 第62-63页 |
| ·不同信道编码方式分析 | 第63-65页 |
| ·不同信道估计准则分析 | 第65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5 DAB系统基带处理的DSP实现 | 第67-81页 |
| ·DAB收发信机的DSP平台 | 第67-72页 |
| ·TMS320C6416核心处理器的结构和特点 | 第67-69页 |
| ·DSP/BIOS | 第69-72页 |
| ·DAB系统基带处理的实现 | 第72-76页 |
| ·系统实时性分析 | 第72-73页 |
| ·程序设计 | 第73-76页 |
| ·Turbo译码协处理器 | 第76-80页 |
| ·TCP概述 | 第77页 |
| ·存储器映射 | 第77-78页 |
| ·TCP编程流程 | 第78-8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6 结论 | 第81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85-87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