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1 引言 | 第7-16页 |
·论文选题 | 第7页 |
·论文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8-14页 |
·对助学贷款制度的文献研究 | 第8-11页 |
·助学贷款偿还诚信教育和诚信机制文献研究 | 第11-13页 |
·我国助学贷款还款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·案例分析法 | 第14-15页 |
·文献法 | 第15页 |
·访谈法 | 第15-16页 |
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问题 | 第16-21页 |
·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与完善 | 第16-18页 |
·国家助学贷款性质和风险 | 第18-19页 |
·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 | 第18页 |
·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 | 第18-19页 |
·政策没能解决违约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| 第19-21页 |
3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例调查 | 第21-30页 |
·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调查 | 第21-25页 |
·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基本情况 | 第21-22页 |
·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情况 | 第22-24页 |
·学校采取催还措施的还贷状况 | 第24-25页 |
·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原因调查分析 | 第25-28页 |
·违约原因调查 | 第25-27页 |
·违约数据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关于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情况的几点结论 | 第28-30页 |
4 S大学诚信教育措施分析 | 第30-38页 |
·学校诚信教育对预防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客观必要性 | 第30-31页 |
·针对助学贷款违约已采取的诚信教育措施 | 第31-34页 |
·思想道德理论教育 | 第32页 |
·宣传教育 | 第32-33页 |
·制度性管理 | 第33-34页 |
·诚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影响与教育效果 | 第34-36页 |
·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因素 | 第34-35页 |
·教育影响的传导者因素 | 第35页 |
·教育影响的一体化因素 | 第35-36页 |
·已有诚信教育措施的效果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效果分析 | 第36页 |
·宣传教育效果分析 | 第36页 |
·制度性管理效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已有诚信教育措施的效果综合分析 | 第37-38页 |
5 诚信教育存在的矛盾和诚信教育规律 | 第38-50页 |
·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矛盾 | 第38-41页 |
·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存在的矛盾 | 第38-41页 |
·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要解决的矛盾 | 第41页 |
·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两个特点 | 第41-45页 |
·从经济学上看,诚信教育是要形成诚信策略 | 第41-43页 |
·从道德上看,诚信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| 第43-45页 |
·贷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规律 | 第45-50页 |
·策略形成和道德养成是培养诚信品质的两个阶段 | 第45页 |
·在知、情、意、行中进一步解析诚信策略形成和诚信道德养成 | 第45-48页 |
·策略形成向道德养成转化的关键——理解 | 第48-50页 |
6 研究结论 | 第50-52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0-51页 |
·研究局限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4-55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