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动向 | 第12-14页 |
| ·美国的建筑节能 | 第12页 |
| ·日本的建筑节能 | 第12-13页 |
| ·欧洲的建筑节能 | 第13页 |
| ·我国的建筑节能 | 第13-14页 |
| ·现行空调能耗模拟分析状况 | 第14-16页 |
| ·国外模拟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| ·国内模拟研究概况 | 第16页 |
| ·国内公共建筑能耗调研情况 | 第16-18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任务、内容与目的 | 第18-19页 |
| 2 建筑物空调负荷与能耗分析的相关理论 | 第19-33页 |
| ·空调负荷计算与能耗分析的基本概念 | 第19-21页 |
| ·关于空调负荷计算 | 第19-20页 |
| ·关于建筑能耗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的发展简介 | 第21-22页 |
| ·空调冷负荷的理论计算方法 | 第22-26页 |
| ·谐波反应法 | 第22-24页 |
| ·反应系数法 | 第24-25页 |
| ·Z 传递函数法 | 第25-26页 |
| ·空调冷负荷的工程实用计算方法 | 第26-30页 |
| ·冷负荷系数法的基本概念 | 第26-27页 |
| ·冷负荷系数法的具体应用 | 第27-30页 |
| ·空调负荷与能耗的动态模拟 | 第30-33页 |
| 3 高层办公建筑空调能耗的现场调研与测试 | 第33-45页 |
| ·调研与测试对象的描述 | 第33-34页 |
| ·空调能耗现场测试方案 | 第34页 |
| ·测试项目 | 第34页 |
| ·记录时间间隔 | 第34页 |
| ·调查实测仪表 | 第34页 |
| ·空调能耗现场测试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空调能耗现场调研与测试分析 | 第35-44页 |
| ·测试数据 | 第35-38页 |
| ·照明 | 第38页 |
| ·电梯 | 第38页 |
| ·冷却水 | 第38-40页 |
| ·负荷与能耗 | 第40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4 高层办公建筑空调设计负荷特性分析 | 第45-59页 |
| ·重庆市气候特征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·正交试验设计 | 第48-51页 |
| ·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| 第48-49页 |
| ·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·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典型办公建筑空调设计负荷计算与分析 | 第51-55页 |
| ·计算条件 | 第51-52页 |
| ·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| 第52-55页 |
| ·空调设计负荷特征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·空调设计负荷的影响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5 高层办公建筑空调负荷与能耗特性的动态模拟与分析 | 第59-79页 |
| ·空调负荷与能耗模拟的必要性 | 第59-60页 |
| ·模拟软件 DeST 简介 | 第60-63页 |
| ·DeST 的主要特点 | 第60页 |
| ·DeST 的软件结构 | 第60-63页 |
| ·典型高层办公建筑空调负荷与能耗的模拟与分析 | 第63-64页 |
| ·正交设计动态模拟结合实测的联合分析 | 第64-78页 |
| ·建筑外围护结构对负荷的影响 | 第66-70页 |
| ·建筑外围护结构对能耗的影响 | 第70-75页 |
| ·体形系数对负荷与能耗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| ·建筑朝向对负荷与能耗的影响 | 第76页 |
| ·室内设计温度对负荷与能耗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| ·遮阳对负荷与能耗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| 6 重庆高层办公建筑空调节能若干问题的探讨 | 第79-97页 |
| ·空调制冷机配置合理性分析 | 第79-82页 |
| ·空调制冷机运行性能分析 | 第82-87页 |
| ·国际上对 IPLV 的规定 | 第82-83页 |
| ·我国对 IPLV 的规定 | 第83-85页 |
| ·IPLV 确定方法的分析 | 第85-86页 |
| ·IPLV 的扩展应用 | 第86-87页 |
| ·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经济性价比分析 | 第87-92页 |
| ·外墙保温技术性比较 | 第87-89页 |
| ·外墙保温能耗比较 | 第89-90页 |
| ·外墙保温建筑两种空调制冷机组选择方案的经济比较 | 第90-92页 |
| ·重庆高层办公建筑节能第三阶段发展目标 | 第92-96页 |
| ·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92页 |
| ·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 | 第92-9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| 7 总结与展望 | 第97-99页 |
| ·主要成果总结 | 第97-98页 |
| ·后续工作展望 | 第98-99页 |
| 致谢 | 第99-10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1-104页 |
| 附录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