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住区空间组织方式探析--以西安市为例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2页 |
| ·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框架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住区规划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6-26页 |
| ·住区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6-21页 |
| ·住区的由来与发展 | 第16-19页 |
| ·住区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| 第19-21页 |
| ·相关理论简介 | 第21-25页 |
| ·"新都市主义"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"精明增长"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·适宜居住性理论 | 第23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·绿色生态住区理念 | 第24-25页 |
| ·相关理论发展趋势 | 第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西安城市住区空间组织方式基础调研 | 第26-45页 |
| ·西安城市住区空间组织调研对象的确定 | 第27-29页 |
| ·调研目的 | 第27页 |
| ·调研对象 | 第27-28页 |
| ·调研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| ·50年代住区的建设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| ·建设背景 | 第29页 |
| ·主要指导思想 | 第29页 |
| ·住区的建设特点及现状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1页 |
| ·80年代住区的建设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| ·建设背景 | 第31-32页 |
| ·主要指导思想 | 第32页 |
| ·住区的建设特点及现状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| ·90年代住区的建设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6页 |
| ·建设背景 | 第34页 |
| ·主要指导思想 | 第34页 |
| ·住区的建设特点及现状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6页 |
| ·2000年以后住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0页 |
| ·建设背景 | 第36-37页 |
| ·主要指导思想 | 第37页 |
| ·住区的建设特点及现状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0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方式调研情况总结 | 第40-44页 |
| ·现状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1页 |
| ·影响住区空间组织方式的因素 | 第41-43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方式的系统化趋势 | 第43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四章 住区空间组织方式探索 | 第45-66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相关理论研究 | 第45-48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理论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要素构成 | 第46-47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策略 | 第47-48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方式初探 | 第48-54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方式回顾 | 第48-52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方式 | 第52-54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原则 | 第54-55页 |
| ·坚持生活性交通步行为主的原则 | 第54页 |
| ·坚持功能复合、多样性设计原则 | 第54-55页 |
| ·坚持强调文化内涵的景观环境设计原则 | 第55页 |
| ·坚持生态优先、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55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方式与实践应用 | 第55-64页 |
| ·以多层为主的住区 | 第55-60页 |
| ·以高层为主的住区 | 第60-64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方式实践情况总结 | 第64-65页 |
| ·住区空间组织方式中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| 第64页 |
| ·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66-68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·研究不足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| 图表索引 | 第70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