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省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线形参数的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青海省戈壁荒漠区概况 | 第16-30页 |
·青海省高速公路建设区域划分 | 第16-23页 |
·青海省高速公路建设区域划分依据 | 第16-21页 |
·青海省高速公路建设区域划分方案 | 第21-23页 |
·青海省戈壁荒漠区特征分析 | 第23-27页 |
·自然地理 | 第23-24页 |
·气候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人口和土地 | 第25页 |
·生态环境 | 第25页 |
·物产、旅游资源 | 第25-26页 |
·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| 第26-27页 |
·青海省戈壁荒漠区公路现状及发展规划 | 第27-29页 |
·公路现状 | 第27-28页 |
·发展规划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青海省戈壁荒漠区既有公路技术状况调查分析 | 第30-48页 |
·概述 | 第30-31页 |
·调查范围 | 第30页 |
·调查内容和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高速公路 | 第31-34页 |
·G109线茶卡至诺木洪段 | 第31-32页 |
·G109线诺木洪至格尔木段 | 第32-34页 |
·一级公路 | 第34-37页 |
·G315线察汗诺至德令哈段 | 第34-36页 |
·G315线茶卡至察汗诺连接线 | 第36-37页 |
·二级公路及部分三级公路 | 第37-45页 |
·格茫公路格尔木至乌图美仁段 | 第37-38页 |
·格茫公路乌图美仁至老茫崖段 | 第38-39页 |
·G315线德令哈至大柴旦段 | 第39-40页 |
·G315线草绿山至涩北段 | 第40-41页 |
·G315线涩北至西台段 | 第41-42页 |
·G315线西台至黄瓜梁 | 第42-43页 |
·G315线黄瓜梁至花土沟段 | 第43-44页 |
·G315花土沟至石棉矿段 | 第44-45页 |
·调查结果总结 | 第45-47页 |
·调查数据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应着重考虑的线形参数 | 第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理念和依据 | 第48-56页 |
·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概述 | 第48-49页 |
·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理念 | 第49-51页 |
·以人为本,安全至上的理念 | 第49页 |
·路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| 第49页 |
·合理选用技术指标,设计创作的理念 | 第49-51页 |
·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线形确定依据 | 第51-55页 |
·行车安全舒适 | 第52-53页 |
·环境景观 | 第53-54页 |
·经济快捷 | 第54页 |
·防沙保通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五章 青海省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线形参数的研究 | 第56-74页 |
·最大直线长度 | 第56-59页 |
·长直线的划分 | 第56-57页 |
·戈壁荒漠区公路长直线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新疆戈壁沙漠地区长直线经验借鉴 | 第58-59页 |
·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长直线的研究结论 | 第59页 |
·平曲线半径的研究 | 第59-66页 |
·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 | 第59-65页 |
·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平曲线最大半径 | 第65-66页 |
·弯道超高 | 第66-68页 |
·坡度和坡长 | 第68-72页 |
·坡度和坡长对车辆运行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·戈壁荒漠区高速公路坡度和坡长的选用 | 第70-72页 |
·平纵组合 | 第72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4-76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74-75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