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街区步行化研究--以浙江省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研究背景与学术动态 | 第9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·学术动态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与范围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范围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理论框架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关于历史街区的分析 | 第17-24页 |
·历史街区的一般定义 | 第17-20页 |
·国际重要文献中的定义 | 第17-18页 |
·国内文献中的一般定义 | 第18-20页 |
·本文的定义 | 第20页 |
·历史街区的基本类型 | 第20-21页 |
·步行历史街区 | 第20页 |
·非步行历史街区 | 第20-21页 |
·历史街区的城市功能 | 第21-22页 |
·承载城市生活 | 第21页 |
·延续历史文脉 | 第21-22页 |
·体现地域文化 | 第22页 |
·历史街区的存在问题 | 第22-23页 |
·风貌破坏严重 | 第22-23页 |
·保护体系不全 | 第23页 |
·保护意识淡薄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关于商业步行街的分析 | 第24-30页 |
·商业步行街的一般定义 | 第24-25页 |
·街市 | 第24-25页 |
·街道 | 第25页 |
·本文的定义 | 第25页 |
·商业步行街的基本类型 | 第25-26页 |
·历史性商业步行街 | 第26页 |
·非历史性商业步行街 | 第26页 |
·商业步行街的城市功能 | 第26-28页 |
·增进社会效益 | 第27页 |
·刺激经济发展 | 第27页 |
·改善物质环境 | 第27-28页 |
·商业步行街的存在问题 | 第28-29页 |
·与周边环境缺乏衔接 | 第28页 |
·步行环境有待提高 | 第28页 |
·与城市文脉缺乏联系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历史街区步行化的理论依据 | 第30-40页 |
·保护更新的相关理论 | 第30-32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30页 |
·有机更新理论 | 第30-31页 |
·动态更新理论 | 第31页 |
·拼贴城市理论 | 第31-32页 |
·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模式 | 第32-34页 |
·原真型保护 | 第32页 |
·风貌型保护 | 第32-33页 |
·再现型保护 | 第33页 |
·创新型保护 | 第33-34页 |
·历史街区步行化的可行性 | 第34-37页 |
·历史街区步行化的限定 | 第34页 |
·城市中心区需要步行空间 | 第34-36页 |
·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步行化 | 第36页 |
·历史街区为步行街提供文化灵魂 | 第36-37页 |
·步行化街区的交通模式 | 第37-38页 |
·全步行模式 | 第37页 |
·限制型步行模式 | 第37-38页 |
·混合型步行模式 | 第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历史街区步行化的实例评析 | 第40-65页 |
·实例选择 | 第40-42页 |
·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 | 第40页 |
·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| 第40-41页 |
·选例的典型性 | 第41-42页 |
·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 | 第42-49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42-43页 |
·历史文化 | 第43-44页 |
·保护更新 | 第44-46页 |
·街区特色 | 第46-47页 |
·步行化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宁波江北外滩历史街区 | 第49-57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49-50页 |
·历史文化 | 第50-52页 |
·保护更新 | 第52-54页 |
·街区特色 | 第54页 |
·步行化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 | 第57-64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57-59页 |
·历史文化 | 第59-60页 |
·保护更新 | 第60-61页 |
·街区特色 | 第61-62页 |
·步行化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历史街区步行化的设计方法 | 第65-77页 |
·城市设计的把握 | 第65-68页 |
·城市功能的定位 | 第65-66页 |
·周边地区的渗透 | 第66-67页 |
·交通系统的完善 | 第67-68页 |
·步行街区的设计 | 第68-72页 |
·空间组织 | 第68-69页 |
·街道界面 | 第69-71页 |
·市政设施 | 第71-72页 |
·历史文化的传承 | 第72-74页 |
·民俗活动的保留 | 第72-73页 |
·场所精神的延续 | 第73-74页 |
·当代生活的融入 | 第74页 |
·自然因素的再现 | 第74-76页 |
·自然因素的利用 | 第74-75页 |
·环境条件的整合 | 第75页 |
·气候特征的应对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图表目录 | 第82-84页 |
附录 | 第84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