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行走系统论文--悬挂论文

车辆悬架系统中新减振元件设计和减振控制算法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4页
第1章 绪论第14-30页
   ·引言第14页
   ·悬架系统中传统减振器研究现状第14-23页
     ·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和结构介绍第15-17页
     ·筒式减振器力学模型的回顾第17-21页
     ·筒式减振器在各种悬架安装结构的介绍第21-23页
   ·可控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3-27页
     ·半主动悬架的研究现状第24-26页
     ·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·论文的创新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7-30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的研究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可控悬架的控制算法研究第28-30页
第2章 被动悬架弹性元件、阻尼元件的优化匹配计算第30-57页
   ·被动悬架振动系统的建立第30-36页
     ·车辆幅频特性的计算第30-34页
     ·路面功率谱密度的计算第34-36页
   ·优化目标函数的建立及其车辆参数敏感度分析第36-40页
     ·优化目标函数的建立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车辆参数的敏感度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·小种群多目标遗传算法第40-42页
   ·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悬架阻尼系数第42-44页
   ·优化结果分析及减振器特性曲线的确定第44-54页
     ·多目标优化结果分析第44-52页
     ·减振器特性曲线确定第52-54页
     ·等效筒式减振器工作缸直径和活塞杆直径的确定第54页
   ·弹性元件的匹配计算第54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3章 扭转阻尼减振器的设计和理论计算第57-77页
   ·引言第57页
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第57-59页
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结构尺寸的理论计算及强度校核第59-61页
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阻尼力矩推导及外特性模拟仿真第61-76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阻尼力矩推导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流量与压力计算关系的建立第62-70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外特性模拟计算第70-7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6-77页
第4章 扭转阻尼减振器的试验及其在被动悬架中的应用第77-102页
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试验台结构介绍第77-78页
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试验研究第78-81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位移特性试验第78-79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速度特性试验第79-81页
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81-86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81-83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数学模型的参数反求第83-86页
   ·基于扭转阻尼减振器的双横臂扭杆悬架阻尼特性和刚度特性分析第86-91页
     ·扭转阻尼减振器在双横臂扭杆悬架中的阻尼特性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  ·双横臂扭杆悬架的非线性悬架刚度求取第89-91页
   ·基于扭转阻尼减振器的双横臂扭杆悬架非线性平顺性仿真分析第91-101页
     ·基于扭转阻尼减振器的双横臂扭杆悬架垂向动力学模型建立第91-92页
     ·时域路面激励建立第92-98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平顺性仿真结果分析第98-10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1-102页
第5章 可控悬架控制算法研究第102-119页
   ·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振动控制算法的研究第102-110页
     ·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磁流变阻尼器Bouc-Wen力学模型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最优控制器的设计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·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第106页
     ·利用小种群遗传算法设计控制权值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分析第107-110页
   ·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主动悬架混合H_2/H_∞鲁棒控制研究第110-118页
     ·基于多目标鲁棒控制算法的主动悬架控制问题提出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·利用μMOGA/LMI设计混合H_2/H_∞多目标鲁棒控制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15-1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8-119页
结论第119-122页
参考文献第122-131页
致谢第131-132页
附录A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第132-133页
附录B(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)第133页

论文共13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β1整合素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结肠癌裸鼠肝转移的实验研究
下一篇: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贡献及存在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