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4页 |
目录 | 第4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概述 | 第11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及其临床分析 | 第11-12页 |
·浆膜腔积液形成的机制和生理功能 | 第11-12页 |
·浆膜腔液体产生的生理学基础 | 第12页 |
·正常浆膜腔液体的性状和特征 | 第12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常规实验室检验 | 第12-14页 |
·浆膜腔积液特殊实验室检验 | 第14-17页 |
·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本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9-21页 |
2 准弹性激光散射方法测定浆膜腔积液微粒体大小及其分布 | 第21-31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病例的收集 | 第21-22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采集 | 第22页 |
·胸腔积液的采集 | 第22页 |
·腹腔积液的采集 | 第22页 |
·分析样本的准备 | 第22页 |
·测定浆膜腔积液微粒体大小及其分布的准弹性激光散射的技术 | 第22-24页 |
·准弹性激光散射的技术原理 | 第22-23页 |
·准弹性激光散射装置 | 第23-24页 |
·测量前样本处理条件的筛选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样本的配制 | 第25页 |
·准弹性激光散射仪参数的确定 | 第25页 |
·结果 | 第25-29页 |
·漏出液和渗出液微粒体颗粒粒度及其分布 | 第25-28页 |
·不同病因导致的渗出液微粒体粒度及其分布 | 第28-29页 |
·讨论 | 第29-30页 |
·漏出液与渗出液微粒体的平均粒度 | 第29页 |
·漏出液与渗出液微粒体的粒度分布 | 第29-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页 |
·本章创新点 | 第30-31页 |
3 浆膜腔积液微粒体表面带电状态 | 第31-3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4页 |
·微粒体Zeta电位及其测量技术 | 第31页 |
·电泳光散射技术 | 第31-32页 |
·相分析电泳光散射技术 | 第32-33页 |
·样本的收集与制备 | 第33-34页 |
·测量步骤 | 第34页 |
·结果 | 第34-36页 |
·讨论 | 第36-37页 |
·不同性质的的浆膜腔积液微粒体Zeta电位及其分布情况 | 第36页 |
·不同病因所致的渗出液微粒体Zeta电位比较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页 |
·本章的主要创新点 | 第37-38页 |
4 浆膜腔积液及其它理化性质分析测定 | 第38-4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琼脂糖电泳 | 第38页 |
·浆膜腔积液病例的收集及浆膜腔积液的采集 | 第38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38页 |
·样本处理 | 第38页 |
·电泳操作 | 第38页 |
·浆膜腔积液PH值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浆膜腔积液病例的收集 | 第39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采集 | 第39页 |
·仪器设备及其材料 | 第39页 |
·标本采集及其处理 | 第39页 |
·测定步骤 | 第39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吸收光谱测定 | 第39页 |
·设备 | 第39页 |
·样本及其处理 | 第39页 |
·分析步骤 | 第39页 |
·结果 | 第39-41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琼脂糖电泳 | 第39-40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PH测定 | 第40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吸收光谱测定 | 第40-41页 |
·讨论 | 第41-42页 |
·浆膜腔积液中物质组成及其变化 | 第41-42页 |
·不同性质的浆膜腔积液 PH值变化 | 第42页 |
·浆膜腔积液的琼脂糖电泳 | 第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页 |
·本章创新点 | 第42-43页 |
5 浆膜腔积液微粒体理化特性与浆膜腔积液性质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| 第43-50页 |
·浆膜腔积液微粒体粒度大小与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浆膜腔积液微粒体Zeta电位与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4页 |
·以微粒体平均粒度和 Light’s标准用于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临床符合程度的比较 | 第44-47页 |
·讨论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页 |
·本章创新点 | 第48-50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