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20页 |
·黄单胞菌(Xanthomonascampestris)的简介 | 第10-11页 |
·野油菜黄单胞菌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| 第10-11页 |
·野油菜黄单胞菌功能基因组学 | 第11页 |
·野油菜黄单胞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7页 |
·胞外多糖 | 第12-15页 |
·脂多糖 | 第15-17页 |
·与多糖相关的调控基因 | 第17-19页 |
·rpf基因簇 | 第17-18页 |
·opsX | 第18页 |
·clp | 第18-19页 |
·本工作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35页 |
·材料 | 第20-25页 |
·本研究所用的菌株和质粒 | 第20-22页 |
·培养基、培养条件及菌种保存 | 第22-23页 |
·抗生素及其贮存、使用浓度 | 第23-24页 |
·溶液与缓冲液 | 第24-25页 |
·方法 | 第25-35页 |
·脂多糖(LPS)的提取 | 第25-26页 |
·Tricine-SDS-PAGE电泳 | 第26页 |
·泳动性检测 | 第26页 |
·常规PCR反应 | 第26-29页 |
·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29页 |
·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| 第29页 |
·质粒的提取 | 第29-30页 |
·总DNA的提取 | 第30页 |
·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| 第30页 |
·DNA连接 | 第30页 |
·电脉冲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·转化 | 第31页 |
·三亲本接合 | 第31-32页 |
·Xcc 8004基因组上目标基因的整合突变体的构建 | 第32-33页 |
·GUS(β-葡萄糖苷酸酶)活性检测 | 第33页 |
·组织化学的GUS染色法 | 第33-34页 |
·利用EZ-Tn5Transposon对Xcc 8004全基因组进行随机诱变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55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基本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| 第35页 |
·多重序列比对 | 第35-38页 |
·NK3813、NK3814、NK3815的表型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NK3813、NK3814、NK3815的LPS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NK3813、NK3814、NK3815的泳动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的表达分析 | 第40-51页 |
·启动子区的预测 | 第40-41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启动子核心区域的确定 | 第41-45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GUS报告质粒构建 | 第45页 |
·rpfC,opsX,clp对XC3813、XC3814、XC3815表达的影响 | 第45-50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在植株中的表达研究 | 第50-51页 |
·上游正向调控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| 第51-55页 |
·构建SacB报告质粒 | 第52页 |
·Tn5转座诱变 | 第52页 |
·正调控基因的验证 | 第52-55页 |
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| 第55-57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55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的调控关系研究 | 第55-56页 |
·XC3813、XC3814、XC3815的功能预测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