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 | 第11-17页 |
一、关于抵押物转让所涉及效力的界定 | 第11-13页 |
二、我国立法例规定及学术界的不同观点 | 第13-17页 |
(一) 我国立法例规定 | 第13-15页 |
(二) 我国学术界关于抵押物转让效力的不同观点 | 第15-17页 |
第二部分 抵押物转让合同效力分析 | 第17-25页 |
一、抵押物转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| 第17-18页 |
二、境外立法例的考察及分析 | 第18-20页 |
(一) 以德国为代表的立法例 | 第18-19页 |
(二) 法国立法例 | 第19页 |
(三) 日本立法例 | 第19-20页 |
(四) 台湾地区立法例 | 第20页 |
三、我国立法例分析及其完善 | 第20-25页 |
(一) 抵押物转让的立法规定及分析 | 第20-23页 |
(二) 对我国立法的完善建议 | 第23-25页 |
第三部分 抵押物转让对抵押权人效力分析 | 第25-33页 |
一、各国(地区)关于抵押权人利益保护的立法规定和学说 | 第25-29页 |
(一) 物上追及力主义 | 第25-26页 |
(二) 价金的物上代位 | 第26-28页 |
(三) 日本的双重主义:价金物上代位权与抵押权追及力并存 | 第28-29页 |
二、我国立法对抵押权人保护的规定及其完善 | 第29-33页 |
(一) 我国法律规定的变迁 | 第29-30页 |
(二) 对我国立法的完善建议 | 第30-33页 |
第四部分 抵押物转让对抵押人效力分析 | 第33-37页 |
一、限制抵押物转让的理由 | 第33-34页 |
二、质疑限制抵押人对抵押物的转让 | 第34-36页 |
(一) 对“经债权人同意”的质疑 | 第34-35页 |
(二) 对“通知或告知”的质疑 | 第35-36页 |
三、对我国立法的完善建议 | 第36-37页 |
第五部分 抵押物转让对抵押物受让人效力分析 | 第37-43页 |
一、各国(地区)关于抵押物受让人利益保护的立法模式 | 第37-40页 |
(一) 瑕疵担保请求权 | 第37-38页 |
(二) 代价清偿权 | 第38-39页 |
(三) 涤除权 | 第39-40页 |
二、我国立法对抵押物受让人保护的规定及完善 | 第40-43页 |
(一) 立法规定及评析 | 第40-41页 |
(二) 对我国立法的完善建议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后记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