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西北黄土梁金矿成矿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第二章 黄土梁金矿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3-29页 |
·地层 | 第13-16页 |
·太古界崇礼群 | 第16页 |
·古元古界红旗营子群(Pt1) | 第16页 |
·中生界侏罗系(MzJ) | 第16页 |
·新生界第四系(KzQ) | 第16页 |
·岩浆岩 | 第16-19页 |
·中元古代小张家口透辉岩 | 第18页 |
·海西—印支期大南山二长岩杂岩体 | 第18-19页 |
·燕山早期花岗岩 | 第19页 |
·构造 | 第19-23页 |
·核部岩浆—变质杂岩 | 第21页 |
·外围拆离滑脱层 | 第21页 |
·上叠断陷火山—沉积盆地 | 第21-23页 |
·地球物理特征 | 第23页 |
·地球化学特征 | 第23页 |
·区域地质演化 | 第23-26页 |
·区域矿产分布情况 | 第26-27页 |
·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黄土梁金矿矿区地质 | 第29-44页 |
·地层 | 第29页 |
·太古界崇礼群涧沟河组 | 第29页 |
·中生界下侏罗统下花园纪 | 第29页 |
·新生界第四系 | 第29页 |
·矿区构造特征 | 第29-32页 |
·F_1断裂 | 第30页 |
·F2断裂 | 第30-31页 |
·F4断裂 | 第31页 |
·构造剪切带 | 第31页 |
·成矿后构造 | 第31-32页 |
·岩浆岩 | 第32-36页 |
·海西晚期正长岩(ξ_4~(3c)) | 第32-36页 |
·燕山期斑状花岗岩(πγ_5~(2-1a)) | 第36页 |
·燕山期二长花岗岩(ηγ_5~(2-1b)) | 第36页 |
·矿床特征 | 第36-44页 |
·矿体形态 | 第36-39页 |
·矿石质量特征 | 第39-41页 |
·成矿阶段 | 第41-42页 |
·金矿物种类、粒度、赋有状态、品位及其变化 | 第42-43页 |
·矿体围岩、夹石及围岩蚀变种类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.矿区成矿控矿因素分析 | 第44-50页 |
·地层控矿作用 | 第44-45页 |
·岩体控矿作用 | 第45-47页 |
·构造控矿作用 | 第47-50页 |
·韧性剪切带对成矿的控制 | 第48页 |
·韧性—韧脆性剪切推覆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| 第48页 |
·韧脆性—脆性断裂带对成矿的控制 | 第48-49页 |
·幔枝构造成矿有利部位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矿田构造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构造与成矿 | 第50-51页 |
·矿体分析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| 第53-63页 |
·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稳定同位素特征 | 第53-62页 |
·He同位素分析结果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| 第53-54页 |
·硫同位素特征 | 第54-57页 |
·铅同位素特征 | 第57-60页 |
·氢、氧同位素研究 | 第60-61页 |
·小结 | 第61-62页 |
·矿物包裹体与成矿流体 | 第62-63页 |
第七章 成矿规律研究 | 第63-65页 |
第八章 成矿预测 | 第65-71页 |
·深部矿体定位预测 | 第65-69页 |
·外围的找矿进展 | 第69-71页 |
第九章 基本认识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