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有机化学论文

含芴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30页
   ·引言第13-14页
   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概述第14-18页
     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原理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表征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·电极材料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第17-18页
   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现状第18-26页
     ·载流子传输材料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·空穴注入材料第19页
       ·空穴传输材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电子传输材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空穴阻挡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·发光材料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·蓝光材料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·绿光材料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·红光材料第25-26页
   ·有机电致发光历史发展动态第26-29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内容第29-30页
第二章 含芴环化合物的合成第30-58页
   ·原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中间体4-(N,N-二苯胺基)苯甲醛及芴衍生物的合成第30页
     ·含芴环和三苯胺共轭化合物的合成第30页
     ·含芴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有机硼酸试剂的合成第31页
   ·主要原料及试剂第31-33页
   ·结构鉴定仪器第33-34页
   ·实验操作第34-50页
     ·原料的纯化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N,N-二甲基甲酰胺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三氯甲烷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无水四氢呋哺第34页
     ·中间体的合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·4-(N,N-二苯胺基)苯甲醛的合成(1a)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芴衍生物中间体的合成(2a-2c)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苯亚甲基芴类化合物的合成(3a-6a)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·9-[4-(N,N-二苯胺基)苯亚甲基]-芴(3a)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2,7-二溴-9-[4-(N,N-二苯胺基)苯亚甲基]-芴(4a)第37页
       ·2,7-二溴-4-硝基-9-[4-(N,N-二-苯胺基)苯亚甲基]-芴(5a)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2,7-二溴-4-氨基-9-[4-(N,N-二苯胺基)苯亚甲基]-芴(6a)第38页
     ·含芴环和三苯胺共轭化合物的合成(7a-7f)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和三苯胺化合物(7a)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和三苯胺化合物(7b)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和三苯胺化合物(7c)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和三苯胺化合物(7d)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和三苯胺化合物(7e)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苯硼酸酯的合成(12a)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和三苯胺化合物(7f)第43页
     ·含芴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(9a-9d,10a-10b,11a-11b,12a-12b)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四氢吲唑甲酰胺(9a)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坏四氢吲唑甲酰胺(9b)第45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四氢吲唑甲酰胺(9c)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四氢吲唑甲酰胺(9d)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环庚烷并吡唑甲酰胺(10a)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环庚烷并吡唑甲酰胺(10b)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四氢吡喃[3,4]并吡唑甲酰胺(11a)第49页
       ·含芴环四氢吡喃[3,4]并吡唑甲酰胺的合成(11b)第49-5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0-58页
     ·合成策略讨论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·芴衍生物和三苯胺的加成缩合反应策略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·C-N偶联芳胺化反应策略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·酰胺缩合反应策略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合成条件实验讨论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·2,7-二溴-4-硝基芴合成条件实验讨论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·2,7-二溴-4-氨基芴的合成条件实验讨论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·化合物7f的合成条件实验讨论第57-58页
第三章 芴类化合物的光学性能研究第58-63页
   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主要性质第58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58-59页
     ·仪器和试剂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5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9-63页
     ·2,7-二溴-4-氨基芴的光谱结果和讨论第59页
     ·含芴环酰胺类化合物的光谱结果和讨论第59-63页
第四章 结论与展望第63-65页
   ·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·展望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4页
附图第74-88页
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88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91-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壳聚糖负载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
下一篇:芳香二羧酸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