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小区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水质在线监测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2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2-14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4-20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4-18页 |
·国外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状况 | 第14-17页 |
·我国中水回用的发展趋势 | 第17-18页 |
·我国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| 第18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·项目来源 | 第18-19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9页 |
·研究目的意义 | 第19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生活小区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分析比较 | 第20-48页 |
·生活小区污水的来源及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生活小区污水的来源及组成 | 第20页 |
·小区污水的排放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流程适用性分析 | 第21页 |
·小区生活污水二级处理方法评述 | 第21-26页 |
·微生物膜及其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| 第22-24页 |
·生物膜法的特征 | 第24-26页 |
·曝气生物滤池(BAF)的应用 | 第26-30页 |
·曝气生物滤池与其他处理工艺的比较 | 第27-28页 |
·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工艺流程 | 第28-30页 |
·膜生物反应器 | 第30-34页 |
·MBR工艺特点 | 第30-31页 |
·MBR分类 | 第31-32页 |
·运行的影响因素 | 第32-34页 |
·小区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法 | 第34-48页 |
·深度处理方法概述 | 第34-35页 |
·臭氧氧化技术在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| 第35-41页 |
·高级氧化技术的联合应用 | 第41-45页 |
·回用水处理技术的组合与集成 | 第45-48页 |
第3章 中水回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质量控制 | 第48-89页 |
·中水回用水质指标及安全性要求 | 第48-49页 |
·生活小区回用水用途 | 第48页 |
·回用水安全性要求 | 第48页 |
·回用水水质检测的重要性 | 第48-49页 |
·回用水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 | 第49页 |
·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| 第49-73页 |
·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| 第49-50页 |
·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结构组成 | 第50-51页 |
·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要求 | 第51页 |
·监测基站的设计 | 第51-55页 |
·基站控制系统 | 第55-58页 |
·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软件组成 | 第58-61页 |
·基站软件系统设计与操作 | 第61-73页 |
·COD在线监测系统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| 第73-89页 |
·COD在线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73-74页 |
·化学需氧量手工测试流程方式下的条件实验 | 第74-76页 |
·仪器测试条件实验结果 | 第76-81页 |
·在线监测系统分析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| 第81-89页 |
第4章 小区污水处理及水质在线监测工程实例分析 | 第89-99页 |
·工程简介 | 第89页 |
·污水处理工艺原理及特征 | 第89-91页 |
·生物接触氧化(BCO)法处理原理 | 第89页 |
·生物接触氧化(BCO)法的工艺特征 | 第89-90页 |
·BCO工艺需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90-91页 |
·工程流程设施及设计参数 | 第91-98页 |
·主流程设施及参数 | 第91-93页 |
·配套设备及辅助设施 | 第93-98页 |
·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 | 第98-99页 |
结论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4页 |
附录A 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进行的学术研究目录) | 第104页 |